第二十六節 諸葛夫人(2 / 2)

黃月英笑了,如果連她都不明白諸葛亮說這句詩的深意,那天底下恐怕也沒幾個人懂得了。他的丈夫絕非凡人,也絕不會把生命耗費在農畝耕作上。他是個立誌天下的人,他的心願是平定天下。天下太平才可能歸去來兮,百姓安居樂業也才能真正地做個農畝民。

她的手無意間觸碰到一份文書,在忽明忽暗的燈火下,《進賢論》三個大字印入眼簾。

就在她輕輕抽出文書,捧在掌心時。也許全三國的人都不會知道,一個人的命運將從此改變。

黃月英清晰地記得還在南陽的草廬裏,她和丈夫談論最多的就是關於賢士的問題。

在她眼裏諸葛亮是一位隱居的賢士,實現他的夙願也離不開賢士的幫助。對於如何選舉賢能一直是困擾諸葛亮的心頭大事。

黃月英認真地讀著這篇不足四百字的文章。很多都是老生常談,但短短十五句話,竟然引用了七位諸子百家的名句,足見作者的博學多識。

好奇地瞧瞧署名,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湧上心頭。仿佛著了魔,她輕輕地念道:“諸葛迷。諸葛迷。”第一次聽說這樣的名字,但感覺並不陌生。這讓她越發對作者產生濃厚的興趣。

諸葛亮被驚醒。見到心愛的妻子站在麵前,身上披著暖暖的鶴髦,他幸福地笑了。

黃月英輕輕地把《進賢論》放回案幾,若有所思的神色逃不過諸葛亮的目光。

“這篇文章寫得怎樣?”諸葛亮似問非問,對於文章的好壞原本不在關心之列。

“雖然是老生常談,”黃月英突然停頓了一下,說道:“仿佛讓我想起我倆在南陽的光景。當年的我們不是也像他這樣探索求賢?”

諸葛亮微笑道:“夫人不提起,亮差點忘啦。是啊,那時我倆談論最多的政事莫過於求賢。”

“可惜時至今日,孔明你還是……”黃月英感慨地說道,話至一半立即收回。她擔心後半句話刺傷諸葛亮的心。“這個諸葛迷到底是位什麼樣的人?”話題一轉,問到文章的作者。

諸葛亮抬起頭,眼神依然深邃,但眸子裏依稀夾雜著迷惑的神情。讓熟悉他的妻子也為之不解。隻聽他略有沉思地回答道:“連我也搞不明白他到底是哪裏的人?他居然聲稱自己從西蜀流亡到關中,哈哈。要知道關中多戰亂,而西蜀少有戰火,怎麼會從相對太平的地方跑到戰亂的地方?”

諸葛亮真摯的微笑很燦爛,至少在黃月英眼中是最美的。而且這種美一年中都難得遇見幾次。從跟隨劉備以來,諸葛亮老得很快,為了知遇之恩的明主,更為了自己的夙願。

“諸葛迷的話的確很假,如果他是胡說八道無異於玩火自焚。孔明打算怎麼處置?依照蜀科,虛妄亂言者判處得可不輕哩。”黃月英也惋惜得搖頭。諸葛迷確實有才華,但這樣怪誕不羈的話說出來肯定是打入大牢或發配邊鄙。年輕人有個性,也有一些不良的怪脾氣。諸葛迷的荒誕言語在黃月英看來就是一個致命的性格缺陷。

“當時隻有我、子安和季常在場。現在季常不在,隻有我和子安知道。”諸葛亮答非所問。

黃月英吃驚地張開口,驚異地凝視著諸葛亮,問道:“天啊,諸葛迷竟然躲過一劫。為什麼?按照你法令嚴明的性格,這樣的過失怎麼會逃脫懲罰。”

“留下他還有重要用處。他提出的科舉製度還有……陛下也要召見他。”諸葛亮話到嘴邊收了回來。他不想告訴妻子太多,月英知道得越多就會對自己越加擔心。諸葛亮得意地撚起兩根手指,仿佛拿著一枚棋子。

諸葛亮沒再透露,黃月英就不會再問,隻是她明白這位古怪的青年也變成了丈夫完成夙願的一枚棋子,而且還是一枚重要的棋子。丈夫是一位處事極有大局觀的人,能夠饒恕虛妄亂語的罪過,看來諸葛迷的用處還不小呢。

次日清晨,諸葛迷被丞相召見,通知他立刻趕赴永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