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節 初展宏圖(2 / 2)

諸葛迷靈機一動,既然都委屈自己,那為什麼不將計就計。幹脆地說道:“小弟苦無知己,難得威碩兄如此敬重,小弟願跟隨威碩兄。”

劉琰屬於荊楚派,跟隨他其實就是選擇了荊州派這棵最大的樹。當然人家願不願意接受自己還尚未可知。

劉琰滿意地笑了笑,扶諸葛迷起來,給他摻上一滿杯茶,說道:“我也沒什麼可以幫你的,不過要錢要人隻管開口,能辦到的絕不推辭。”

目前諸葛迷靠馬超贈送的那點錢和譙周生活上的周濟勉強為生,缺的就是錢。這年頭有錢有人,還需要其他做啥。劉琰敢口出狂言,想必背後另有人指使,不知幕後何人,拉攏我一個無權無勢的閑侯目的何在。

想到這些,諸葛迷不寒而栗。但既然一意做官,必然要找座靠山。有幸獲得荊州派的賞識,在蜀漢政壇混,那是再好不過。

“小弟目今正好缺錢。”諸葛迷不是輕易開口向人索要錢財的人,他想到要依照計劃在成都出人頭地大幹一場,沒錢是萬萬不能的。

他的計劃從到太子府和眾人舌戰開始就逐漸成型。

“兄弟你不會是想花錢目睹茶仙芳容吧。要知道成都多少富家子弟都不能如願。”劉琰明擺著開個玩笑,其實是想詢問對方缺錢做什麼。

想到依靠劉琰的幫助有機會在成都建功立業,諸葛迷對西施和貂禪都提不起多少興趣。他避開談論茶仙,開門見山地說道:“威碩兄是否記得那天在太子府中,小弟曾說過科舉製度。”

劉琰點點頭道:“正是看中足下創意新穎獨到,足下說過需要改良造紙還有什麼印刷來著?”印刷術對於唐代以前的人而言都是新奇的發明,三國時期更是聞所未聞。

“發展科舉隻有先改進造紙和印刷術。小弟胸中有點故事要告訴威碩兄。”諸葛迷神采奕奕,津津有味地說道,“先前古人發明文字,結繩記事,後來發展成契刻和圖畫。易經有雲:上古結繩而治,後世聖人易之以書契。後來殷商時期出現甲骨文,周朝出現鍾鼎之書。墨子雲:書之於書帛,鏤之於金石,以為銘於鍾鼎,傳遺後世子孫。”

在不厭其煩地介紹古代書籍的文化曆史中,諸葛迷也向劉琰展示曆史係研究生的學識。果然劉琰聽到這些書本上都找不到的文化知識,喜出望外,饒有興趣地注視著對方。

“先秦兩漢時期可謂簡帛盛世。諸子百家著書立說,爭奇鬥豔。儒家、道家、法家、陰陽家、墨家、名家、雜家、農家、小說家、縱橫家、兵家各展所長。後來秦始皇統一天下,書同文,車同軌,焚書坑儒。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直到蔡倫改良造紙書,一改作書用昂貴的縑帛。在下也有造紙術,勝過蔡倫紙。”

劉琰好奇道:“敢問其法。”

紙張作為載體越來越受文人墨客的重視,但蔡倫紙製作起來也有諸多不便,一直被愛好書籍的文人所憂慮。劉琰平時就喜歡這些新鮮的物品,尤其是筆墨紙硯可以提升自己品位的文房四寶。如果擁有文人所珍愛的,一定是值得大大炫耀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