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波司登的營銷策略(1 / 2)

中國製造——中國創造——國際品牌的轉變是中國品牌爭創世界名牌的必經之路。

“波司登”經過十年來的快速發展,目前已經成長為亞洲規模最大、技術最先進的羽絨服裝生產基地。旗下八大品牌羽絨服產量累計超過一億件,占據國內防寒服市場的半壁江山,並創造出中國服裝品牌一周零售額超三億元的市場奇跡。權威部門統計數據,2006年5月,波司登品牌價值竟高達102.2億元。

到底是什麼魅力讓一個“冬天裏的行業”能夠如此備受青睞呢?

搶占製高點

過去,羽絨服都基本上以功能實用型為主,即保暖,穿著周期也主要集中在北方城市的冬季,波司登為了讓消費者穿著羽絨服的周期更長,消費者區域更廣,變功能麵包型為時尚薄型。這樣,深秋和初春的北方人都可以穿羽絨服,不穿羽絨服的南方城市冬天也時興穿羽絨服了,大大擴展了羽絨服的市場空間。

波司登的營銷人員通過看電視商業節目、逛商店以及與家人和朋友聊天等日常生活,獲得戰略性的消費者洞察力。他們把各種各樣的從消費者身上搜集來的信息及時反饋到總公司,公司成立專門的市場分析小組,分析反饋回來的信息,以便了解消費心理和市場變化,並把分析結果反饋到設計中心,設計師根據市場需求對羽絨服的款式、麵料等做出合理的調整。

這樣,波司登通過從其他品牌中獲得的靈感,優化其產品定位,使廣告信息集中在能促使消費者購買的產品特征和利益上,既獲得了與消費者溝通的最好途徑,也能指導開發新產品和熟練運用促銷計劃。而羽絨服有較強的季節性,同時也缺乏良好的形象展示,所以“波司登”不是單件的懸掛展示,而是成列的懸掛或擺放展示。讓消費者隨時隨地都能方便地看到或購買“波司登”的產品,除了商場以外還有專賣店,通過開發更多的分銷點,使得大部分消費者是通過逛商店而直接了解波司登品牌的。同時為適應國際消費環境的變化,波司登將從原來的單純重款式和質量,變為在把握國內外消費潮流變化的前提下,注重迎合潮流產品的款式和質量。

為了塑造自己的國際品牌形象,波司登重金導人CLS,引進了國際流行、動感十足的品牌識別係統,並在美、日等68個國家和地區注冊了“波司登”商標,加大波司登品牌的出口數量,進入這些發達國家的連鎖商業網絡,努力改變自己在產品出口貿易中的“打工者地位”。

從珠穆朗瑪峰到北極,從北極到南極。“占領製高點”一直是波司登公司營銷思路的主旨,無論企業文化宣傳還是產品促銷活動。用別人想不到或不敢想的方式推銷企業和產品,思路和做法總是處在最高點、最前沿。正如波司登掌門人高德康所言:競爭最重要的是靠過硬的產品品質以及獨特的產品文化。

永遠快一步

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前,整個羽絨製品行業由於質量、款式等諸多因素,一直呈現不景氣局麵。十幾年來,國內羽絨企業市場容量不斷擴容。從市場操作來看,保暖內衣和羽絨服幾乎都是春、夏兩季蟄伏作局,秋季下水撒網,冬季坐收漁利;從營銷渠道而言,兩者幾乎也可以走同一道路。但是羽絨服中諸多企業在“波司登”的強大壓力下,一直循規蹈矩,還沒有經曆過你死我活的玩法。在這一方麵,無論是北極絨,還是南極人都信心十足,憑借自己在保暖內衣市場曆練出來的絕活順利切人羽絨衣市場。

波司登對於南極人、北極絨的介入,表麵上雖不以為然,但前沿工事的部署卻一步緊一步。波司登的廣告大幅增加,1.8億元的廣告投放額創下曆年新高。商場裏、展會上、火車站、飛機場、橫幅、擎天柱上波司登的名字隨處可見。

而全民健康意識的提高以及北京2008年奧運的即將到來,使得波司登傳統的羽絨服不斷創新,由單純保暖型向時裝化、休閑化、多功能等方向發展。因為,一個企業、一個品牌,如果不具備在行業內有領導力的產品,就很難談什麼核心競爭力。沒有自主品牌,終將是為他人做嫁衣。

通過品牌產品鏈的延伸,有助於豐富其品牌內涵,鞏固其品牌認知度的同時,提升其品牌形象。在這樣的思路指導下,一係列招商活動分層次展開,波司登逐步涉足保暖內衣行業,以多種形式推廣產品、結識經銷商、拓展潛力市場。2004年,波司登又與中科院強強聯合,成為中國羽絨服領域唯一使用中科納米技術的品牌企業,為消費者提供更多具有拒水、拒油、拒汙、透氣、自清潔功能的中科納米羽絨服。2006年,波司登又給消費者製造著更大的驚喜:由中科院理化技術研究所與波司登共同研製了抗菌、防黴、防蛀、防異味“四效合一”健康羽絨服,已經投入市場銷售。對於消費者來說,波司登就代表著永遠快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