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我們知道,夢境和現實生活是大有不同的。惡夢中通常會出現幽靈和怪獸。即使是好夢,裏麵發生的事情也是怪異而混亂的。在夢中,你可能在地上看到了一堆閃閃發光的金幣。但是當你試圖去撿的時候,會發現它們變成了一文不值的石子兒。

夢境有著有趣而跳躍性十足的結構。在醒來的時候,我們可能搞不清楚其中的兩件事之間有什麼聯係。而且,夢中的情景還經常給我們帶來一種不可思議的感覺。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的一位實驗心理學家——馬丁·塞利格曼,闡述了一種理論,用於解釋夢為什麼會這樣,以及做夢的原因。

塞利格曼告訴我們,做夢時大腦中的一陣電流,就產生了一幅突然彈出的畫麵。接著,一陣新的電流又製作了一個新的圖像。以此類推,就形成了一個典型的10到30分鍾的夢。第一幅圖像可能是一棵大樹,第二幅則是一座舊房子。大腦試圖把這些亂七八糟的圖畫編成一個“故事”。這個故事也許是開心的,悲傷的,或是恐怖的,這取決於做夢者的情緒狀態。

這種把所有事物都填充到一個有故事性的情節裏麵的過程,在來自身體外界的刺激物出現時同樣會發生。你床頭櫃上的鬧鍾響了,立刻,你夢中也有鈴聲響起,告訴你下課了,該把桌子上的書本收起來了。出於某種原因,大腦能夠迅速感知外麵的聲音,並將其加入到夢的情節中去。

多年來,那些在實驗室裏研究睡眠者的科學家們,得到了越來越多的有關做夢的信息。但是,人們為什麼會做夢仍然是一個謎。不過塞利格曼認為,夢境結構的理論,可能為我們帶來了做夢原因的一些啟示。也許,夢境是在訓練人類和其他做夢的動物,去理解這個世界。每天,我們都必須整理和領會很多事情和感情,把這些碎片串聯成自己完整的人生。而每個夜晚,我們都在夢裏進行著實踐。

塞利格曼說,這可以用來解釋,嬰兒為什麼會把大部分的時間花在睡覺和做夢上。在夢中,他們也許正在學習各種概念、想法和感受,以理解這個廣闊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