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是墨菲定律本身還是後來的推論,都是基於一個對人性的觀點——害怕犯錯、害怕被拒絕是人們在做一件事情前的統一反應。這對推銷工作是有很大啟示的,推銷員幾乎是每天都要和拒絕打交道,有的人為此心灰氣冷,有的人隻是淡然一笑,也有的人會積極與顧客溝通,創造更多的機會,這三種不同的反應終究會取得不同的成績。
從事推銷工作的人,可以說是與顧客的拒絕打交道的人。戰勝拒絕的人,便是成功的推銷員。推銷員從舉手敲門,與顧客的應答,直至成交,每一關都是荊棘叢生,沒有平坦的大道可走。推銷員應了解推銷工作的這些特點,樹立工作神聖觀念,麵對困難,坦然相迎。
應當記住,逃避不能有第一次,第一次便是第二次、第三次的開始。好似嬰兒一次被抱,就會期待著另一次被抱的安慰。一名心理學家曾說:“猶豫不決、躊躇不前的心理是對自己的叛逆。如果害怕嚐試,那麼此人絕對無法掌握住一生的幸福。”所以與其說是一次次地逃避困難,不如說是一次次地趕走了成功。
為此,推銷員必須切斷自己的退路、背水一戰,也就是要求推銷員在精神上戰勝“自我”,排除心理障礙,逼迫自己去迎接顧客的拒絕,接受挑戰。
在工作中,優秀的推銷員無不以“勤”為“徑”。
每一個人都會遇到困難,千萬不要逃避,要有麵對困難的勇氣,要知道每一次向困難的挑戰都是向著優秀的推銷員的方向邁進了一大步。
帕金森定律
帕金森定律源於英國曆史學家、政治學家諾斯科特·帕金森1958年出版的《帕金森定律》一書。帕金森經過多年調查研究,發現了一個現象:一個人所做一件事所耗費的時間差別十分得大。有人可以在10分鍾內看完一份報紙,但有人也可以在一杯茶的陪伴下看上一個上午;一個忙人20分鍾可以寄出一疊明信片,但一個無所事事的老太太為了給遠方的外甥女寄張明信片,可以足足花一整天。找明信片一個鍾頭,尋眼鏡一個鍾頭,查地址半個鍾頭,寫問候的話一個鍾頭零一刻鍾……
同樣的現象也出現在工作中。同一項工作內容,把握好時間和節奏的人會用一個小時的時間來完成;而另外有些人則會花上一天的時間,而且完成的質量也不會很理想。
推銷員的工作與其他工作不同。其一,沒有上班和下班;其二,沒有工作上限,成功沒有盡頭,推銷多多益善。然而,時間是公平的,一天24小時,一年365天,但優秀的推銷員成績卓著,平庸的推銷員卻業績平平,原因為何,兩者區別就在於是否有強烈的時間觀念。
今天能做的事不擱至明天,盡管所有想成功的人都深知這一點很重要,但卻隻有優秀的推銷員們將此付諸實行。
日產汽車公司的推銷員中,有個叫奧城良注的,16年中他一直保持推銷冠軍的頭銜。他曾宣布,一天要跑100位客戶。
100位客戶該從何處找,是個相當棘手的問題,那麼他是如何著手的呢?
若是白天去拜訪住宅區,大都隻有女主人在家,即使向她們推銷汽車,成效也不大。因此,他先拜訪白天正常作息的公司。
但是,盡管他白天使盡渾身解數辛勤地開拓市場,在下午6時過後,所有的公司都已下班。假設這時他已拜訪了80位客戶,仍然還有20位客戶尚未找著。
接下來,他算準男人回家的時間,去住宅區拜訪。但晚上八九點以後,顧客就不歡迎推銷員去打擾了,奧城先生就到商店街繼續尋找客戶。即使是這樣馬不停蹄,到了晚上11時時,也可能還有10位客戶沒任何著落。此時,他就去咖啡廳、餐廳或其他深夜還在營業的場所。
即便如此,到了淩晨1時,還差5位客戶。他告誡自己:若是就此回去,明天勢必要拜訪105位客戶,這樣下去,將會越積越多,無論如何,今天必須再拜訪5位客戶。這5位客戶怎麼找呢?他居然跑到警察局,以警察為對象推銷汽車。
奧城先生的這種做法在常人看來,簡直是不可思議,但他依然秉承著這種執著,每天固定拜訪100位客戶。雖然並不提倡你照搬他的做法,但他的“今天的事不拖至明天”的精神是很值得提倡的。
優秀的推銷員有很強的時間觀念,會秉承“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的信條,努力工作,爭取各種機會進行推銷,每天有定額,不完成任務不收兵。
中國有句諺語:“業精於勤,荒於嬉。”平庸的推銷員缺乏自我約束,每天打兩把撲克,下盤圍棋,日積月累,後來才發現差距就大得自己都不敢信了。所以,一定要有時間的觀念,自己的事自己做,今日的事今日畢,好運一定會眷顧努力不懈的人。
時間觀念也是衡量人的誌氣的標準。一個胸懷大誌的人,一定會具備“時間觀念”,他絕不可能對任何被動的事物滿意。隻有天生做人下手的材料,才會等在那裏由別人分派任務給他,完不成也不著急,還振振有詞,找出各種理由為自己搪塞遮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