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與人初次見麵、熟人久別重逢、告辭或送行均以握手表示自己的善意,因為這是最常見的一種見麵禮、告別禮。有時在一些特殊場合,如向人表示祝賀、感謝或慰問時;雙方交談中出現了令人滿意的共同點時;或雙方原先的矛盾出現了某種良好的轉機或徹底和解時,習慣上也以握手為禮。下麵,我們就具體介紹一下,握手的樣式、握手的順序、握手的方法、握手的力度這四個方麵,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1. 握手的樣式
握手的具體樣式是千差萬別的。了解一些握手的典型樣式,既有助於我們通過握手了解交際對方的性格、情感狀況、待人接物的基本態度,也有助於我們在人際交往中根據不同的場合、不同的對象去自覺地應用各種具體的樣式。
(1)對等式握手。這是標準的握手樣式。握手時兩人伸出的手心都不約而同地向著對方,或者說是到了最後都不得不將手心向著對方。這樣的握手多見於雙方社會地位都不相上下時,由於雙方都“試圖”處於支配地位,通過“競爭”最後雙方的手心在握住時不得不向著對方,也是一種單純的、禮節性的表達友好的方式。
(2)雙握式握手。美國人稱政客式握手。據說在曆屆美國競選總統時,幾乎所有的競選人都要以這種樣式對上至億萬富翁,下至西部牛仔握手。其具體樣式是,在用右手緊握對方右手的同時,再用左手加握對方的手背、前臂、上臂或肩部。使用這種握手樣式的人是在表達一種熱情真摯、誠實可靠,顯示自己對對方的信賴和友誼。從手背開始,對對方的加握部位越高,其熱情友好的程度顯得也就越高。
(3)支配式握手。也稱“控製”式握手,即用掌心向下或向左下的姿勢握住對方的手。以這種樣式握手的人想表達自己的優勢、主動、傲慢或支配地位。這種人一般來說說話幹淨利落,辦事果斷、高度自信,凡事一經自己決定,就很難改變觀點,作風不大民主。在交際雙方社會地位差距較大時,社會地位較高的一方易采用這種方式與對方握手。
(4)謙恭式握手。也叫“乞討式”握手,順從型握手。與支配式握手相對,用掌心向上或向左上的手勢與對方握手。用這種樣式握手的人往往性格軟弱,處於被動、劣勢地位,這種人可能處世比較民主、謙和、平易近人,對對方比較尊重、敬仰,甚至有幾分畏懼。這種人往往易改變自己的看法,不固執,願意受對方支配。
2. 握手的順序
在一般情況下,主人、長輩、上司、女士主動伸出手,客人、晚輩、下屬、男士再相迎握手。
長輩與晚輩之間,長輩伸手後,晚輩才能伸手相握;上下級之間,上級伸手後,下級才能接握;主人與客人之間,主人宜主動伸手;男女之間,女方伸出手後,男方才能伸手相握;如果男性年長,是女性的父輩年齡,在一般的社交場合中仍以女性先伸手為主,除非男性已是祖輩年齡,或女性未成年在20歲以下,則男性的長者先伸手是適宜的。但無論什麼人,如果他忽略了握手禮的先後次序而已經伸出了手,對方都應不遲疑地回握。
3. 握手的方法
握手時,距離受禮者約一步,上身稍向前傾,兩足立正,伸出右手,四指並攏,拇指張開,向受禮者握手。
一般來說,掌心向下握住對方的手,顯示著一個人強烈的支配欲,無聲地告訴別人,他此時處於高人一等的地位,因而,我們應盡量避免這種傲慢無禮的握手方式。相反,掌心向裏的握手方式顯示出謙卑與畢恭畢敬,如果伸出雙手去捧接,則更是謙恭備至了。平等而自然的握手姿態是兩手的手掌都處於垂直狀態,這是一種最普通也最穩妥的握手方式。
握手時應伸出右手,不能伸出左手與人相握。戴著手套握手是失禮行為,一般情況下,男士在握手前先脫下手套,摘下帽子,女士可以例外。當然在嚴寒的室外有時可以不脫,比如雙方都戴著手套、帽子,這時一般也應先說聲:“對不起”。握手者雙目注視對方,微笑,問候,致意,不要看第三者或顯得心不在焉。
如果你是左撇子,握手時也一定要用右手。當然如果你右手受傷了,那就不妨聲明一下。在人際交往中,當介紹人完成介紹任務之後,被介紹的雙方第一個動作就是相互握手致意。握手的時候,眼睛一定要注視對方的眼睛,傳達出你的誠意和自信,千萬不要一邊握手一邊東張西望,或者跟這個人握手還沒完,就將目光移至下一個人身上,這樣別人從你眼神裏體會到的隻能是輕視或慌亂。那麼是不是注視的時間越長越好呢?並非如此,握手隻需幾秒鍾即可,雙方手一鬆開,目光即可轉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