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2003年房地產行業上市公司分析(2 / 2)

第一類是有大量在開發項目和土地儲備的上市公司。這類公司業績一般會比較穩定,有的公司含有比較優質的項目和土地。這類公司的主要代表有深萬科、北京城建、金融街、深振業、陸家嘴、中華企業、陽光股份、外高橋、浦東金橋等。

第二類是部分擁有優質項目但業績卻大幅下降的公司。這類公司往往有較大的在建規模,但土地儲備數量並不是很多。對它們來說,主要的經營風險來自於現有房地產項目,如果現有項目適應市場需求,開發進度把握較好,則經營風險較小。因為目前的房地產市場還處於相對繁榮的時期,還有一定的時間讓開發商們進行開發戰略的調整。相反,如果這些開發商目前的項目不適應市場需求,或者說銷售預期不理想,又無法在房地產市場進入真正調整之前完成現在項目的建設和銷售,轉移大部分經營風險,那麼,房地產市場的調整對這類公司就意味著是真正的“冬天”。

第三類是那些既沒有多少在開發項目又沒有土地儲備的房地產上市公司。這類公司多數是一些規模較小的房地產公司,往往某個項目就是公司的全部內容,某個項目的失敗就可能使公司陷入困境。

3. 推動了土地金融的發展。由於土地儲備收購及其轉讓過程周期性很短,風險性較小。房地產金融過去主要貸款對象是房地產開發企業,1998年之後,逐步轉向個人住房消費貸款,土地儲備機構出現以後,金融機構開始主動向土地儲備中心貸款。北京土地儲備中心剛剛成立,中國建設銀行就同市政府簽訂40億元貸款。

4. 房地產公司發展戰略的變化。如果我們把北京、上海、深圳這幾個所謂的中國三大經濟區域的中心城市稱為一線城市的話,那麼在這三大區域內的其他城市及其周圍的一些城市比如說天津、南京、重慶、成都、武漢、大連、廈門、杭州、蘇州、東莞、泉州等可算為二線城市。目前,在一線城市的房地產行業競爭趨於白熱化的時候,11號令使越來越多的房地產企業的發展戰略出現變化,它們開始將目光轉向此前並不被看好的二線城市。

(二)房地產金融政策的變化——121號文件的影響

央行發布的《關於進一步加強房地產信貸管理的通知》(簡稱121號文),對房地產開發貸款、土地儲備貸款、個人住房貸款、個人住房公積金貸款等7個方麵提高了信貸門檻。該文件的影響是多層次的,概括起來有以下幾個方麵:

1. 對房地產行業防範金融風險產生積極的影響。房地產行業是資本密集型行業,其對銀行貸款的依賴程度一向比較高,據粗略估算,房地產項目中60%以上的資金是直接和間接來自於銀行。2003年前三季度,各類房地產貸款增加4 246億元,占全部中長期貸款增加額的37%,其中房地產開發貸款增加1 350億元,同比增加1 006億元。

由於一段時間以來,房地產貸款導致銀行產生了一定數量的呆賬、壞賬,因此,對房地產信貸進行規範是很有必要的。121號文的出台,有利於規範銀行對房地產的信貸業務,對防範金融風險有積極的影響。

2. 促使房地產企業的融資渠道更加多元化。從房地產市場的運行過程及其資金鏈來看,房地產金融主要是由銀行房地產信貸構成的,銀行信貸貫穿於土地儲備、交易、房地產開發和房產銷售的整個過程。在房地產市場上,商業銀行的信貸幾乎介入了房地產業運行的全過程,是我國房地產市場各種相關主體的主要資金提供者。121文件的出台,使房地產企業通過銀行進行融資的難度增加,迫使其開始尋求其他融資途徑,房地產融資結構將有可能隨之發生一定的變化。

3 。 房地產業並購重組。121文件出台後,適者生存,強者恒強,弱者被淘汰將成為趨勢。一批具有資信和品牌優勢的房地產企業通過兼並、收購和重組,將發展成實力雄厚、競爭力強的大型企業和企業集團。

4 。 優化房地產投資結構。央行的121號文件和國務院的18號令在控製金融風險、嚴控高檔房、加大經濟適用房、推進房地產行業的結構調整方麵是完全一致的。2002年和2003年的房地產開發實際投資額分別為 1 822億元、2 276億元,2003年比2002年增長24 。 92%。其中:投資別墅及高檔公寓增長了12 。 94%、投資普通住宅增長了23 。 05%、投資經濟適用房增長了21 。 43%、投資寫字樓及商業用房增長了1 。 65%,用於其他的投資增長了0 。 56%。普通住宅投資比率的上升說明房地產開發的投資結構較2002年有所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