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R 反論”及其他
這樣奇妙的巧合使得一些科學家懷疑,概率論能否解釋所有的巧合現象。這一研究領域的先驅者是瑞士的精神病理學家卡爾·榮格。他在1952年的一篇論文中說,巧合的發生比概率論所預測的要多得多,許多巧合是某種不可感知的超自然力量作用於宇宙體係的結果。
一些物理學家也提出了新看法。早在1935年,愛因斯坦和他的兩位共同研究者就曾經指出:兩顆比原子還小的粒子,隻要一旦相互聯係,縱使曆數千年之後,距數光年之遠,它們也能互相感應。這種現象被稱為“ERR 反論”,它以愛因斯坦和他的共同研究者波多爾斯基、羅森三人的第一個字母命名。
物理學家戴維·博姆對這種現象進行了幾十年的研究,他認為,粒子和人一樣可以互相影響,宇宙中的萬事萬物都以一種“蘊含法則”的形式互相聯係,粒子不可能真正被分割,而是以一種現實生活中的一般概念無法解釋的方式相互聯係著。因此,“不同的人由於某種因素相互感應,可能在同一時間看法相同,觀點一致”。他的這一理論,開創了人類超感知覺能力研究的先河。
但是,“巧合”是不甘寂寞的。它絕不願意被塵封在科學家的“象牙之塔”裏,而是常常以一種特有的神秘方式提醒人們對它的注意,乃至於直接幹預人們的生活。一個幸運的巧合會給我們帶來無限驚喜,而一個不幸的巧合將使我們悲痛萬分,驚詫莫名。
天文學家、物理學家、數學家都能計算出2600萬年之前甚或2600萬年之後,光臨地球大氣層的遙遠的天體,但對於眼前即將出現的巧合,他們全都無能為力。
不過,所有的“巧合”研究者都同意對於巧合的特性作出如下表述:
第一,巧合是民主的,不分貧富,也不分貴賤。第二,巧合表示出宇宙不但以神秘方式關注我們,而且有時還竭力證明它的關注。這裏所說的宇宙,是指使人感到自身極為渺小的廣袤時空。
第三,巧合使我們對不可知的將來寄予希望,是可能暫時解除對日常生活的困境感到厭倦和疲累的一個途徑。
最後,也是最主要的就是,上述三點都沒有違反現有的社會、政治、宗教或科學原則,因而得以為大家所接受。
願幸運的巧合不斷地降臨於你。
“泰坦尼克”:沉沒之謎
“泰坦尼克”首航
1912年4月10日,英國銀星輪船公司新建的“泰坦尼克”號客輪,從南安普敦港出發,躊躇滿誌地開始了它的處女之航,它將橫跨大西洋,駛向美國紐約。
這是當時世界上最大、最豪華的客輪,船體長約270米,寬約28米,排水量66000噸,船員890多人,能給旅客提供1500個艙位。
船長J.E.史密斯胡須銀白、慈眉善目,在公司工作了38年,是這個公司最有經驗的船長。而且,這是他對公司的最後一次服務,此行歸來,他將光榮退休。
“泰坦尼克”號上設有超豪華的餐廳、酒吧、吸煙室、遊戲場、舞廳、遊泳池等等,一切優雅舒適、奢靡華豔的設施,應有盡有。乘客大多是豪商大賈,紅燈綠酒,紙醉金迷,他們沉浸在興奮和幸福之中。
4月14日,一個無月的夜晚,滿天星鬥映照著一望無際的洋麵。
晚9點40分,“泰坦尼克”號收到“美薩巴”號發來的電報:
“發現沉重的浮冰和碩大的冰山,還有冰原。天氣晴朗。”
這沒有引起大家的重視。因為發現冰山的報警電報屢見不鮮;“泰坦尼克”建有16個防水室,所有的人都相信,這是一條“永不沉沒之船”。
SOS !SOS !SO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