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探秘未知的世界(26)(1 / 3)

“阿波羅”:“登月騙局”之謎

1969年美國“阿波羅11號”把人類送上月球,是人類征服宇宙的一次偉大壯舉。但近幾年來,不斷有媒體揭露,美國的載人登月隻是一場欺世盜名的騙局。指摘者言之鑿鑿,辯解者也振振有詞,唇槍舌劍,激辯不已。我們在理清來龍去脈的基礎上,略加剖析,以饗讀者。

比爾和戈爾多夫的發難

首先登月發難的是美國人比爾·凱恩,他在一本《我們從未登上月球》的書裏,對登月壯舉提出了一些有趣的指摘:

1.在沒有大氣折射的月球上看星星應該更加明亮清晰,可是,許多“登月照片”的太空背景上卻看不到一顆星星。

2.登月艙降落時,火箭發動機的巨大推力應在粉塵遍地的月球表麵留下明顯的痕跡,而照片中卻看不到這些痕跡。

3.在一些照片上,近景與遠景之間有一條不易察覺的線,使人聯想到電影特技中的“褪光描畫”法,即畫出遠景再運用光與影來遮掩。

是不是載人登月飛行根本就沒有進行呢?比爾認為,載有宇航員的火箭確實發射了,但目標不是月球,而是人跡罕至的南極,在那裏指令艙彈出火箭,並被軍用飛機回收,隨後宇航員在地球上的實驗室裏進行了登月表演,然後進入指令艙,並被投入太平洋,以完成整個的所謂登月過程。

比爾20世紀50~60年代曾在一家專為阿波羅飛船提供發動機的公司工作多年,他的置疑在美國和世界引起了一定的反響。

與此同時,墨西哥《永久周刊》科技版轉載了俄羅斯研究人員亞曆山大·戈爾多夫的文章,題目是《本世紀最大的偽造》,對美國30年前登月照片的真實性提出了六點質疑:

1.在所有的登月照片和電影紀錄片中,找不到一張有美國宇航員在月球著陸的作品。(編者按:此點闡述不確切。)2.在所有的登月照片和電影紀錄片中,沒有一張能在太空背景中見到星星。

3.被“拍攝”物體留下的影子是多方向的,而太陽光照射物體形成的陰影隻能是一個方向。

4.影片中,插在月麵上的星條旗在迎風飄揚,但月球上沒有大氣,因而也沒有風,根本不可能把旗子吹得飄動起來。

5.更露馬腳的是,宇航員在月球表麵行走猶如在地麵一樣。實際上,月球重力要比地球小6倍,人在月球上每邁一步,就相當於人在地球上跨越了5~6米長的一步。

6.登月儀器在月球表麵移動時,輪下彈出石塊的速度也同地球上一樣,實際上,這種速度應該比在地球上快得多。

戈爾多夫認為,美國宇航員也許確實到達了月球上空,但因種種技術原因未能踏上月球。由於當時美國急於向全世界表功,因而偽造了多幅登月照片和一部紀錄片,以掩蓋登月失敗的真相,從而蒙蔽和欺騙了世人幾十年。

戈爾多夫還宣稱,他的置疑得到了美國著名工程師拉爾夫·勒內、英國科學家戴維·佩裏和馬裏·貝爾特的讚同。

哈姆雷特的論證

“阿波羅登月計劃”是否是一場騙局的問題在美國引起了強烈反響。以著名物理學教授哈姆雷特為代表的許多科學界人士,也對阿波羅登月“假象”進行了種種論證。

1.阿波羅登月照片純屬偽造。根據時間計算,登月時的太陽光與月麵的入射角隻有6°~7°,幾乎是緊貼地平線的,但那張插有星條旗的照片顯示,陽光入射角卻是30°,二者相差甚遠。宇航員在月麵活動時間僅兩個多小時,陽光入射角隻能升高1°左右;照片中出現的陰影夾角,隻能在登月46小時後出現。

2.阿波羅登月錄像帶是在地球上攝製的。月球重力是地球的1/6,即使全副武裝的字航員也不會超過30公斤,應該比地球上跳6倍高或者6倍遠。但錄像上的宇航員跳離地麵不過10厘米左右,遠不到1米,無論是速度、高度、距離、節奏,乃至宇航員的體能表現,都不符合月麵行走特征。

3.月麵根本沒有安裝激光反射器。據計算,地球的激光接收器收到的反射光束隻是原反射強度的1/200。照片上的月球反射鏡不過1/5平方米,怎麼可能把光束反射到地球上來?其實,真正能起反射作用的是月球本身,月球上的激光反射器是假的。

4.“阿波羅計劃”進展速度可疑。美國1967年1月才研製出“土星5號”火箭,作登月艙充純氧試驗時,因電線碰擦引起燃燒,三名宇航員罹難。隨後登月艙重新設計,僅此一項就使登月計劃推遲18個月,怎麼可能到1969年7月,就一次登月成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