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場如戰場,隻有對正在發生的變化了然於心,才可能作出正確的決策。在過去並不長的時間段裏,市場營銷的方式正在發生一種逆轉性的變化:從製造競爭轉化到消費者爭奪。這種變化的出現,正說明市場營銷正在向消費者觀念轉變。在這個產品過剩的弱購買力年代裏,決定生意成敗的已經不再是你擁有多麼優秀的產品,而是這些產品能否滿足消費者的需求與欲望,即最大限度了解你的市場。
消費者的需求與欲望往往是難以被感知的,這不僅是因為調查手段十分煩瑣,事實上哪怕是那些調查數據,也並不見得可靠。消費者可以把選擇題做在紙上,卻不見得正是心裏所想。而目前相對客觀的消費者感知其實來自渠道——尤其是來自零售商。營銷的本質是縮短產品製造者和消費者之間的距離,達到滿足顧客需求的目的,而新渠道,正是為我們達成這個目的掃清了一些障礙。
究竟怎麼做才能成為營銷的贏家?事實上現今的市場競爭狀況已經說明了這一點。零售力量正愈變愈強,究其原因,是因為它在一定程度上集中代表了消費者的利益,它把消費者這些靠潛意識所決定的購買決定都化作了一串串數字,這些數字的基數越大,也越接近消費者的真正需求。
製造商的品牌也是如此,一個最好的品牌,它的市場反映是被購買得最多,市場份額最高,就是這個品牌能夠滿足最大多數消費者的需求和欲望,也最接近消費者。經銷商近年來的式微已是不爭的事實,這後麵也折射出他們無力掌握消費者需求的本質,一方麵他們無法決定一個品牌的消費者需求含義,另一方麵,他們也並不是最能夠集中體現消費者意誌的層級。
“渠道下沉”、開拓邊遠市場是近年來的許多零售商的新選擇,然而做這種選擇的人大多也並不了解事實的真相,在目前還可以進軍的鄉鎮,要麼就是還處在物資匱乏的年代中並未完全轉型(這種匱乏也大多是由當地的收入現狀和中國複雜的物流狀況所引起的),要麼就是還沒有適當的管道把這些消費者意誌集中起來,形成一種係統的對產品品牌的要求。
放寬渠道的視界,讓消費者掏錢的戰爭絕不僅僅是一場渠道之戰,而是一場爭奪消費者需求與欲望之戰,誰最貼近他們以及他們的所要,誰才會是真正的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