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前言(2 / 2)

1984年,弗裏曼(Edward Freeman)出版了《戰略管理:利益相關者管理的分析方法》一書,明確提出了利益相關者管理理論。他指出,利益相關者是能夠影響一個組織目標的實現,或者受到一個組織實現其目標過程影響的所有個體和群體。企業的經營管理者應該為綜合平衡各個利益相關者的利益要求而進行管理活動。利益相關者理論把企業看作是利益相關者之間的合約,在對股東利益進行保護的同時,也必須考慮保護其他利益相關者的利益,以確保實現企業價值長期的最大化。我們把企業的經營活動看作是一種社會各方合作活動。對企業而言,擁有並善待高素質的員工、向消費者提供優質產品或服務、穩定和供應商的長期合作、爭取社會公眾的理解與合作、贏得政府的支持、培育良好的社會聲譽等能給企業帶來長期的良性發展。而企業的所有者、員工、顧客、供應商、社區、政府等利益相關者在與企業的合作中也得到了相應的回報,他們也離不開企業,尤其是“善待”他們的企業。因此,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企業倫理是利益相關者競爭雙贏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