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郭善想來,柴令武送點兒禮就該送點兒符合他身份的禮。就如同他爹送禮,必然不會給人送太輕的禮一樣。
郭善的說法柴令武聽不聽,郭善就不清楚了。
自打送走了二人,這邊就有一些佃戶門跑來主家送禮物了。
而又按照郭善在後世裏的生活方式,過中秋,上級要給下級送東西。機關要給有關部門的員工送禮物。老師會用班費買東西發給學生...
中國最大的傳統就在一個禮字,而送禮也是禮的一種。最常見,卻又很講究的一種。
延續了數千年的中秋在後世約定成俗,幾乎到了節日無論有的沒的都會互相送上一袋月餅。
而在初唐過中秋的郭善,沒看見市麵上有月餅賣。
但他自個兒卻讓下人們找了核桃,花生。五仁月餅做不了,但簡單的月餅他還是能製作的。
之所以拒卻李泰和柴令武的邀請,隻因為中秋時節郭善是跟寧姐兒和王蘇蘇們約好的一起吃飯的。
“小悠,中秋了,我交代的事兒都辦齊了麼?”郭善的手輕輕壓弄模具,嘴裏卻也止不住問。
“早在準備了,按老爺您的意思,給每一家佃戶都備了禮兒的。”小悠幫忙著郭善,她朝著盆裏摻著水。
“那就好。”郭善道:“我知道,你們沒聽說過哪個府上的主家會給名下的佃戶門送禮兒的。古來,就隻有佃戶給主家送禮兒的道理。但咱們家不一樣,咱們家的規矩裏就沒有那種摳門兒省錢的想法。不僅中秋時要送,往後過一切節日,都要送禮。”
正說著話,就有下人通報說寧姐兒和王蘇蘇到了。
“這就來了?”郭善把雞蛋放下,正要出門去迎,王蘇蘇和寧姐兒已經走了進來。
“喲,今兒我們大郎親自下廚啊?”寧姐兒笑了。
她今天穿著紫羅裙,整個人成熟了許多。王蘇蘇穿的就有些樸素,萬年不變的白襦裙。
幹脆不從凳子上下來了,嗡聲回答道:“在家沒事兒做,正好缺一些過節時吃的東西。”
“過節時吃的東西?讓我瞧瞧你做的什麼。”寧姐兒上來,把郭善差點從凳子上擠下去。
王蘇蘇好笑道:“他那邊的都是還沒做好的,你要看就得看這鍋子裏放著的。”
郭善無奈道:“鍋裏的還沒有烤好,得等上一會兒才行。”
又轉身讓胡老漢領寧姐兒和王蘇蘇去前院喝茶。
王蘇蘇便跟著胡老漢走了,但寧姐兒卻不肯走。
倚在門上吃著點心,一雙眼望著郭善。
郭善被她瞧的有些心煩,道:“您光顧著看我做什麼。”
“嗬,你寧姐兒瞧兩眼都不成?”上前,跟郭善道:“大郎今年該多少歲了?”
郭善和著麵,道:“按照戶上的說法,年後八歲了。”
“八歲了,說不上大,但也說不上小啊。”寧姐兒道:“是該娶個妻子的時候了。”
郭善身子一歪,差點沒從凳子上摔下來。
沒好氣的白了寧姐兒一眼:“您都想些什麼了?什麼叫該娶妻?我這才八歲呢。”
寧姐兒‘嗬’的一聲,道:“八歲怎麼?還能算小嗎?長安城裏八歲娶妻的難道還有少的?以前你無業,我也不催你成家。但你現在有業了,就該想著成家。家業家業,說的不就是這個理兒?”
郭善翻了個白眼兒,道:“也不知道您哪兒聽來這麼些歪理來。”
寧姐兒好笑道:“你寧姐兒我活了這麼大歲數又不是白活的,你呀,就聽我的吧。但凡大家子弟,沒有哪一個娶親遲了的。隻有那些遊手好閑的人,才會二十好幾了還討不到媳婦兒。”
郭善不以為意,他壓根兒沒打算在這三年內成親。如果真成親了,不正應驗了袁老道的話了嗎?
“況且,你跟別人的情況又有所不同。你性子野,愛耍小孩子脾氣,不找個知書達理的姑娘來收收你的心,往後你還會闖出像前幾天那樣的亂子來。”寧姐兒道。
郭善聽言也不回話,埋頭幹活。
寧姐兒繼續道:“再說了,成了家的畢竟跟沒成家不一樣。你在朝為官,年紀輕輕做到協律郎已經很不容易了。想要再往上升,哪怕立再大的功勞有再大的能力也很困難。為啥?就因為別人都會認為你年紀太小,怕你辦事兒不夠穩重。但若你娶了妻,給人的感覺就不一樣了。如果再生上一個孩子,那誰也不會再把你當孩子來看...”
郭善聽言好笑:“怎麼好像我這做官兒的都不心急您就心急起來了。”
“能不心急麼?不心急,你下次又得進大理寺獄去。”寧姐兒說道。
郭善沒理她,招手衝一旁偷笑的小悠道:“鍋裏的差不多了,撿出來端到前院兒上去,等其它的菜熟了咱們就可以開始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