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廂,天璣正埋頭苦讀,那廂,二王爺與王妃卻商量起了他的婚事。畢竟,再過一年天璣就要開葷了,到時候,也是時候說一門好親事了。此番,二王爺雖然已與柳鈺談妥,但到底卻要和王妃好好說一說,畢竟,他也是她的親生兒子。
對於蕙心,王妃雖然了解不多,但卻也聽過她的名頭。印象裏,她多災多難,卻是命硬得很,每次都能化險為夷,也不知是吉是凶。故而,王妃提議取了二人的生辰八字去道館裏合一合,若是八字對得上,那她自是毫無怨言。
而至於二王爺,根本不相信這等怪力亂神之說,但為了寬慰王妃,終究還是應了。但心裏卻思量著,蕙心這般性子好樣貌好學識好家世好的兒媳婦,在整個大嶽打著燈籠也尋不到幾個,故而,若是八字不合,隻要稍做手腳,卻也不怕郡主入不了王府的門!
淩雲生解元及第,就此埋頭於書海茶飯不思的,除了天璣,還有長公主府姨娘桂香的兩個兒子柳圭啟和柳圭塵。雖然,他們在作詩製藝等方麵並不擅長,駙馬柳鈺也本著打擊側室的目的,從不肯派飽學的學士為兩個兒子授課。
隻是,眼看著兩個不成器的兒子突然又有了讀書的心思,柳鈺拗不過長公主,終究還是為兒子們請來了一位著名的飽學大儒,前翰林院大學士上官適之。請他來,除了再給兒子們一個機會,更重要的是,他想為女兒找一個合適的西席先生。
蕙心過去在梓郡商戶之家,也算是讀了許多的書,眼界自然比旁的要高出了許多,而且對讀書寫字的興致也愈發濃厚了起來。後來,家族蒙難,由於害怕惹上仇家,蕙心對過去之事隻字未提,就連長公主娘親那廂,也依舊是從未提過。
但,不想說,並不代表已然忘記,養父養母雙雙上吊身亡的慘劇,猶然成了一個困擾了她整整兩年的噩夢。
雖然,看似是天災,但是,冥冥中,她卻又感覺到,恐怕那日裏薛家的商船,卻也沉得蹊蹺。其實,曾經就有人對她提起過,薛家沉船的事,倒像是安排好的一般,雖然查不出個所以然,但是卻事事透著古怪。
過去,她並不在意,隻道是那人想多了,船上人人皆是薛家自己人,又如何肯動什麼手腳?但如今想來,自己當時還是太過幼稚了,碩大的商船上船員人多事雜,難免有從仇家混進去的賊人,那好心人的提醒,不無道理。
如今,自己已然貴為了梨素郡主,位高權重,若是想要著手將那樁舊事查個水落石出,也是可行的。隻是,不能單單憑借一己之力,也不能打草驚蛇,此事還得從長計議。
而書,還是要讀的,畢竟自己還年幼,唯有用豐富的知識充實自己,才能為以後的計較添上幾分必勝的籌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