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經濟困難,葉利欽訪日表示可以考慮“出賣”四島,但當時日本沒能把握機會。等到普京上台,日本首相發出了強硬姿態的講話,俄羅斯對此不理不睬,反而批準韓國在北方四島海域捕魚,北方四島歸還日本更加艱難。

北方四島問題將是困擾日俄關係的一個長期的焦點議題。

靖國神社問題的由來

每到8月15日,日本東京九段坡上的靖國神社內,就會有軍國主義時代的殘渣餘孽搞一番令人作嘔的表演,右翼團體乘機舉行集會,渲染侵略有理的“愛國主義”和狹隘民族主義,為數不少的國會議員和內閣成員也到這裏參拜……靖國神社是如何成為這樣一個是非之地的呢?

靖國神社原稱“東京招魂社”,始建於1869年,1879年後改名為靖國神社,成為享受高規格待遇的“別格官幣神社”,並由內閣的陸軍部和海軍部管轄,由軍方秘密地決定什麼人死後能夠作為“功臣”進入神社,成為所謂的“禦祭神”。

靖國神社最初祭祀的是明治維新後兩次國內戰爭(戊辰戰爭和西南戰爭)中的陣亡者,但是到後來,卻專門擺放在對外侵略戰爭中喪命的軍人等的牌位,成為宣揚和支持軍國主義對外侵略戰爭的精神支柱和工具。這些戰爭,按照日本右翼學者的稱呼,依次是“日清戰爭”(1894—1895年中日甲午戰爭)、“征伐台灣”(1874年借口日本漁民被殺入侵我國台灣)、“北清戰爭”(1900年參加“八國聯軍”入侵我國)、“日俄戰爭”(190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1913—1917年期間,出兵進攻中國青島等地和太平洋上的德國殖民地)、“濟南事變”(1927—1928年間,以保護日本僑民的生命、財產為借口3次出兵我國濟南)、“滿洲事變”(“九一八”事變)、“支那事變”(“七七盧溝橋”事變)、“大東亞戰爭”(1941—1945年)等。

日本“二戰”投降後,美國占領當局為鏟除軍國主義的精神及其滋生的土壤,於1945年底發布了“神道指令”,禁止日本政府對神社、神道進行經濟扶持與監督,使宗教與政治脫鉤;接著,又在“和平憲法”中寫入“政教分離”的原則。靖國神社從國家所有變成了宗教法人。到1958年,被關押和被處決的甲、乙、丙各級戰犯統統享受了《津貼法》待遇。同年,死亡的乙、丙級戰犯進入靖國神社,1966年12月,東條英機等7名被處死的甲級戰犯和7名在關押期間死亡的甲級戰犯共計14人也進入靖國神社。

到目前為止,作為“禦祭”在靖國神社裏接受合祭人員的確切數目是2466344名。

迄今為止,已有多位日本首相參拜過靖國神社。1975年8月15日,當時的首相三木武夫以私人身份參拜靖國神社。1985年,中曾根康弘以內閣首相的身份在8月15日參拜了靖國神社。此後,雖然每年都有許多日本內閣成員以公職或私人身份參拜,但內閣首相卻不敢明目張膽地去。1995年,內閣首相橋本龍太郎也曾冒天下之大不韙,在8月15日之前以首相身份參拜了靖國神社。2001年8月14日和2002年4月21日,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不顧中國、韓國的反對,兩次以首相身份參拜靖國神社。

日本內閣首相多次參拜靖國神社,是明目張膽地褻瀆中國及亞洲人民的感情。

克什米爾問題的由來

“克什米爾”是查謨和克什米爾的簡稱。位於南亞次大陸北部山區,居印、巴、中國和阿富汗之間,為戰略要地。麵積22萬多平方公裏。人口約500多萬,其中77%是穆斯林,20%信奉印度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