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超殺魔力——其他新概念武器(3)(1 / 2)

從上麵的內容中我們可以知道,網絡安全是一個綜合性的課題,其涉及領域包括技術、管理、使用等許多方麵知識,既包括信息係統本身的安全問題,也包括物理和邏輯的技術措施。技術並不是萬能的,一種技術隻能解決一方麵的問題。因此,一個用戶單位必須同時具備嚴格的保密政策、明確的安全策略以及高素質的網絡管理人才這三方麵的前提,才能完好、實時地保證信息的完整性和正確性,為網絡安全服務提供有力的保障。

無法防禦——新概念生物武器

一、認識新概念生物武器

新概念生物武器的出現,一方麵是現代科學技術發展的結果,另一方麵是世界上一些技術強國和一些特殊國家為了避開《禁止細菌(生物)及毒素武器的發展、生產以及銷毀這類武器的公約》而又不願意放棄生物武器的研製的結果。這些國家既致力於對傳統生物戰劑生產製造的技術改進,又致力於有別於傳統生物戰劑的新型生物戰劑的生產製造技術的研究。目前,國外研製的新概念生物武器主要有兩大類型。

(1)反裝備生物武器。它不以殺傷敵方人員為目的,而主要是為了破壞敵方的武器裝備,包括新式細菌彈和新型生物戰劑。新式細菌彈或者是裝有經過專門選擇和培養的細菌戰劑,它不傷人、不傳染,也不會使人致病致死,因此不屬於禁止使用生物武器公約範疇之內的細菌,但它可以侵入飛機、坦克和一切車輛及艦船等運載工具的燃料箱,使燃料變質、失效甚至破壞發動機;或者是利用遺傳工程技術培養的專門以啃吃塑料為生的細菌或蟲類,從而使敵軍裝備上的所有部件都成為細菌或蟲類的攻擊對象;或者是裝備以炸藥、彈藥、推進劑為食物的微生物,這種微生物能使敵方彈藥或發射機製失靈以減少敵方火力。新型生物戰劑主要是指生物酶、生物表麵活性劑、導電生物聚合物或纖維,它們或者能使設備上的塑料、橡膠迅速降解,或者能使油料迅速凝聚,或者能起幹擾敵方通信、計算機的作用。

(2)對人員產生軟殺傷的生物武器。遺傳工程和基因重組技術能使人們生產出種類更多的致病力更強的病毒和毒性更大的毒素。例如,1995年,美國利用基因工程技術開發了衍生天花病毒,可使人們過去所接種的牛痘全部失效,重新感染天花病毒。用基因工程合成的霍亂毒素,其產量比原來增加了100多倍。研究的肉毒毒素變異F型,其毒性大於肉毒毒素1萬倍,隻需0.1毫克就可以毒死全世界的所有人口。目前,人們除了利用基因武器內含的大量殺傷力外,還利用它的特殊的非死亡作用,其代表就是白癡基因武器。我們知道,世界各地的居民都有著不同的遺傳特征。基因武器的製造者,根據特定種族的這種遺傳特征,研製出損害該種族人的神經或使該種族人喪失生育能力的基因武器,使這些人成為白癡。這種生物武器對人員的殺傷不同於傳統意義上的殺傷,被稱為軟殺傷。據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1998年9月披露:為了報複伊拉克的導彈襲擊,以色列軍方正在加緊研製一種專門攻擊阿拉伯人而對猶太人沒有危害的基因武器——“人種炸彈”。“人種炸彈”的研製計劃由以色列的尼斯提茲尤納生物研究院負責,該研究院是以色列研製生化武器的秘密中心。雖然目前基因病毒尚未研製出來,但據《簡氏防務周刊》報道;以色列科學家利用南非“染色體武器”的某些研究成果,已經發現了阿拉伯人特別是伊拉克人的基因構成。此外,對人員構成軟殺傷的生物武器還有致癢彈等。

二、人種選擇的武器——基因武器

基因武器是指利用基因工程技術而研製出來的新型生物/基因戰劑。它是在基因工程的基礎上,采用遺傳的方法,通過基因重組,把特殊的致病基因移植到微生物體內而製造出的新一代生物武器。基因武器可以改變細菌、病毒等各種致人死地的微生物的DNA,使它們“搖身一變”,帶給被感染人群前所未有的,各種“奇特”、“可怕”的疾病和症狀。也可以使原來無害的微生物變得“凶猛異常”。更可怕的是,高層次的基因武器可以通過微生物或其他途徑,直接改變“敵對國家公民”的DNA,使其後代在智力及其他生理方麵出現嚴重的缺陷,從而達到毀掉一個國家或一個民族的目的。從這個角度講“基因武器”遠比“核武器”要可怕得多。

聯合國早在1971年12月的時候,就批準通過了《禁止生物武器公約》(以下簡稱《公約》),但是,在《公約》中依然存在著許多明顯的漏洞。其中最為重要的是沒有一個負責公約實施的組織和核查機構。在這樣的漏洞下,一些國家的違約行為就會難以被發現,當然就更談不上糾正和製止了。《公約》生效(實際生效日期為1975年3月26日)至今已40多年,可是仍然有少數國家並不遵從《公約》,仍在秘密研製和開發生物武器,尤其是在對基因武器的研製方麵更為加緊,國際社會隻能予以輿論的譴責,卻無法作出有效的製止。英國著名雜誌《自然》在1982年就曾連續發表文章,揭露美國利用基因工程技術從事新的生物/基因戰劑的研究。此外,前蘇聯也研製出一種生物/基因戰劑,使作戰人員腹瀉不止,以致無法執行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