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強辯硬爭是說話的大忌(1 / 1)

領導者要想澄清事實、改變上級的成見,不能用硬辯爭論的說話方式,那樣的話隻能碰個頭破血流。善於說服的人總是先順其意,於時機成熟時再亮出自己的真實主張,這樣以順著別人思路的方式人手,達到把他弓l導至自己的思路上的目的。

戰國時陳軫由楚人秦以後,張儀對秦王說:“陳軫既為秦國之臣,但卻經常把秦國的情報傳給楚國,我不能和這樣的人同朝共事。請大王將其逐出秦國:如果他還要回到楚國,就幹脆把他殺掉!”秦王說:“陳軫怎敢再去楚國?”

於是秦王便召來陳軫,對他說道:“我是信任你的,你想到哪裏去,我好給你準備車輛。”陳軫說:“我想到楚國去。”秦王又說:“張儀認為你肯定會去楚國,我也知道你將要入楚。但你是否認為除過楚國以外就沒有更安全的去處了嗎?”陳軫說:“為臣出行,必定要去楚。正如大王和張儀所估計的那樣。要說明為臣為何要去楚國,我想給大王講述下麵一則故事。有位楚國人有兩個妻子,另有一人很喜歡年齡大點的那位妻子,但卻遭到了這位妻子的一頓辱罵。但當他逗引年齡小點的那位妻子時,這位妻子竟答應了挑逗者的要求。不久,兩位妻子的丈夫死了,有人向這位挑逗者問道:‘要讓你挑選的話,你是要這位年長的妻子,還是要那位年少的呢?’此人答道:‘要年長的。’有人又問:‘年長的辱罵過你,年少的答應了你的要求,你為何還要挑選年長的?’此人答道:‘當她是別人的妻子時,我就希望她能答應我的要求;如今要成為我的妻子,我就希望她能對挑逗者嚴厲辱罵。’如今楚王是一位英明之主,而昭陽也是一位賢能之相。我身為秦國大臣,卻常常把秦的情報傳給楚國,楚王將來必定不會收留為臣,昭陽將來也絕對不肯和臣共事。這樣說來,為臣去不去楚國,不是再明白不過了嗎?”秦王覺得陳軫這番話講得有理,所以後來他便善待陳軫。

麵對別人的誣陷,一味表白自己未必能起到什麼作用,反倒可能引起別人更大的疑心。陳軫采取“順坡下驢”的說話技巧——你說我是黑的,我就先承認自己是黑,對方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必然靜聽理由,這時再說明自己外黑內白的真相,他才會聽得進去並相信你。

[智慧方圓]上司作為一個特定的群體,有些說話的忌諱也是有規律的,平常與上司打交道時多留心,才能最大限度地把握好在上司麵前說話的分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