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選才幾乎是不拘一格的。在他任齊國宰輔之時,有一次出門,他車夫的妻子從門縫裏偷看,隻見自己的丈夫洋洋得意、神氣十足,她很是不滿。不久,車夫回來了,剛一進門,她便要求離婚,車夫很是奇怪,便問是什麼原因。妻子說:“晏子身高不足六尺,當上了丞相,名聲顯赫。今天我看他出去,誌向商遠,保持著謙遜有禮的態度。而你可好,身高八尺,還是一個駕車的仆人,非但如此,還如此容易滿足,沾沾自喜,所以我要求離開你。”車夫聽完妻子的批評很是慚愧,並深深自責,努力改正。晏子見車夫前後判若兩人,很奇怪地問車夫是怎麼回事。車夫如實地將情況講了出來,晏子認為車夫為人誠實,勇於改過,就推薦他做了大夫。
晏子身為相國,可住的房子還是從先祖那裏繼承來的低矮潮濕的舊屋。齊景公很是過意不去,便要給他換一座高大明亮的宅邸。晏子不同意,並說:“我的先人住在這裏,而我對國家沒有什麼功勞,住在這裏已經很是過分了,怎麼可以住更好的房子呢?”他堅決不換。
沒隔多久,晏子出使晉國,齊景公利用這個機會派人遷走了他左右的鄰居,在原地重新蓋了一座大宅第。在出使回來的路上,晏子聽到了這一消息,便把車停在臨淄城外,隨即派人請求景公把新宅拆除,請鄰居們再搬回來。經過多次請求,景公終於勉強同意了,晏子這才驅車進城。
晏子在作齊國丞相的整個過程中,對自己的要求都十分嚴格。他吃的是僅僅去了穀皮的粗糧,以烘烤飛鳥、鹹菜、苔菜為菜。景公聽說後,到晏子家赴宴,看他家的飲食,這不看不知道,一看還嚇一跳,果真如此。景公很是內疚地說:“噫!想不到先生家這麼困難,而我卻不知道,這是我的過錯了。”
晏子微笑著回答道:“一切皆因為世間物資匱乏呀,去皮的粗糧能吃飽,是士人的第一種滿足;烘烤飛鳥,是士人的第二種滿足;有鹽吃,是士人的第三種滿足。我沒有比別人更強的能力,而有這三種滿足,君王的賞賜已經夠豐厚了,我家並不貧困啊!”
晏子的言論總是這麼寓褒帶貶,一方麵顯示了他的智慧,另一方麵則體現了他高尚的品德,而這才是他人格魅力的所在。
景公見他的車子太破舊了,就派人給他送去新車;又見他的馬太瘦弱了,又差人給他送去駿馬。一連送了三次,都被晏子謝絕了。景公很不高興,就把晏子召來,對他說:“您不接受車和馬,我以後也不再坐輦了。”
晏子很是誠懇地說:“君王您讓我統領全國官吏,我要求他們節衣縮食,從儉處事,以便給全國人民作個榜樣。即使這樣,我還惟恐他們有奢侈浪費和不正當的行為。現在您在上麵乘坐大車四馬,我在下麵也坐四馬大車,這樣一來,有些人就會學您和我的樣,上行下效,會弄得全國奢侈成風,到時候我也就沒辦法去禁止了。”經過再三推謝,晏子最後還是沒有接受景公的賜贈。
住宅、飲食和車馬,好像隻是生活裏的小事,但在身為齊相的晏子眼裏,卻是關係到政治和社會風氣的大事。司馬遷說他“以節儉力行重於齊”,可見他為政的高尚品德。
一天,齊景公在晏子家喝酒,正喝在興頭上,景公一眼瞥見了他的妻子,景公來了勁:“嘿!先生的妻子又老又難看。我有一個女兒,年輕又漂亮,你就娶她做妻子吧!”晏子聽罷,馬上離開酒席,十分鄭重地說:“如今我的妻子的確又老又難看,但她也曾有年輕美麗的時候。況且她年輕美麗時把自己托付給我,就是為了防備年老色衰的到來,現在我怎麼能背棄妻子的托付而另娶新歡呢?”
晏子就是這樣為他人著想,而且始終勤勤懇懇。連景公的一位寵臣也感歎地說:“我怕到死也趕不上晏子了。”晏子聽到後說:我聽說,隻要肯幹就常會取得成功,就能達到目的地。我也沒有什麼不同於人的地方,隻是堅持幹不放棄,堅持行而不停止,有什麼難於趕上的呢?
[智慧方圓]蓄勢在這裏是指對自己修養、氣度、品行的修煉。這種修煉對於領導者一時一刻也不能缺少。正如知識需要儲存、經驗需要積累一樣,個人的道德修養必須在不斷地與外來利誘的鬥爭中逐步完善,這種領導之“勢”一旦養成,他就能心底無私天地寬,走遍天下無敵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