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赤壁》中曹操有一句很經典的台詞:欲望使人年青。美國哈佛大學研究企業家問題的專家邁克米教授認為,一個民族經濟的發展,依賴於一種成就動機,有成就感,民族才能發展,民族的這種動機集中體現在企業家身上。成就動機與欲望的涵義並不完全一致,但卻有非常密切的聯係。可以說,在創業家的身上能清晰地看到這兩個詞彙的印記。創業的成功需要動力,但僅有動力還不夠,創業者能否成為受人尊敬的創業家,還取決於動力的作用方式與延伸的方向。如果沒有與社會期望相一致的行為,創業的結局往往是悲壯的,甚至是悲慘的。而在舉國上下忙於創業的大潮中,頭腦是很容易發熱的,對於方向的把握往往被忽視,因此在一片繁亂中,原本美麗的創業藍圖卻布滿了傷痕。有一次開會,聽杭州的一所培訓學校的校長講過這樣一句話:台風來臨的時候,豬都會飛,而隻有當潮水退下的時候才會發現誰沒有穿褲子。於戲謔中道出大道理,背離理性與持守的浮躁之舉是經不住檢驗的。
因此,我們試圖去把握創業家的行為模式與規律。在查閱相關文獻的時候發現,創業家實際上沒有一個獨立的概念,各類關於創業家的闡釋實際上是將其等同於企業家的。如何去區分兩個概念是比較困難的事情,幸運的是讀到張玉立老師關於企業內創業的觀點,他認為企業在發展中會遇到很多的“危機點”,內創業實際上表現在這些特定的時期。基於這種思考,我們選擇從企業在創建與發展中所麵臨的這些“危機點”或“關口”去審視創業家的行為,去界定創業家的特質。企業技術創新、盈利模式創新、團隊建設、政治參與是我們選擇的觀察窗口,雖然在整書的係統性上看似欠缺,有管中窺豹之嫌,但我們認為這四個方麵具有比較強的代表性,能夠幫助建立創業家角色的清晰圖景。
這本書是在寧波市甬商研究基地研究項目“寧波民營科技創業家成長研究”的基礎上完成的。從立業自強到創業自主的角色轉換是寧波民營科技創業家成長過程所表現出來的基本特征。所謂立業自強是以生存型創業為基本特征,創業家麵對環境更多是適應性的反應,而創業自主則是能夠積極地應對環境挑戰,並在創業中注重體現或張揚創業家個人的性格與追求。這種特征彰顯於創業家在技術創新、盈利模式創新、政治參與等方麵的表現,這種特征更突出體現於新興民營科技創業者更為個性化的選擇。在我們所關注的57位創業家中,有一部分是新興的創業家,他們一般具有比較好的教育背景與相對優越的創業基礎,在創業行業、企業運營理念、社會參與、個人生活等方麵與上世紀80年代產生的創業家有明顯不同,其典型特征是:視野更加寬闊、風格更加自我、行為更加現代。既然創業動機已經改變,激勵創業的環境及相關政策勢必要有所調整,管理型經濟模式將逐漸過渡到創業型經濟模式上來。
創業家是以機會為導向的,這並不意味著他是機會主義者,從我們所研究的情況看,能被稱得上創業家的,成功在於能用穩健的、健康的方式去捕捉與放大商機。朱光潛先生說“人因為持守而美麗”,創業家的美不在於其善變,而在於其內在的持守,對國家、對社會、對企業、對自己的持守。
沒有很多的模型與數據,這本書看起來更像是讀書劄記,或是自己的囈語。但還是要拿出來與諸位交流,希望能得到更多的指點。寫作到最後,雖然少了很多壓力,但心情往往愈加急切,隻想盡快收筆。但還是要整理心情,在此鄭重地向樓百均老師與鞠芳輝老師表示感謝,向寧波市社科聯表示感謝,向對本書提出寶貴建議的編輯同誌表示感謝,最後特別感謝我的愛人和孩子能允許我占用家裏的時間進行寫作。
作者
2009年3月於浙江萬裏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