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物流自動化係統實例(3)(3 / 3)

(1)基本的係統設計原則

①明確設計目標。在設計過程中必須始終牢記設計目標,這將避免其他次要因素的幹擾。

②係統簡化原則。盡量使用以最低成本就能完成工作的最簡單的係統。一般來說,係統越簡單,操作和維護成本就越低,可靠性越高,係統響應速度越快。

③高利用率原則。係統的自動化程度越高,其固定成本越高,所以應盡量減少設備的空閑時間。此外,由於故障或缺料停工時,也還必須支付閑置工人薪金,因此要盡可能追求最少故障時間和最大運行時間。

④靈活性原則。係統應能滿足未來的需求和變化,對係統必須不斷進行改進以適應激烈的市場競爭,這就需要在現在和未來需求之間作出平衡,但是係統的經濟性往往會限製其靈活性。

⑤容量富餘原則。增加一個超負荷係統的容量是一件困難的事情,因此設計時就要考慮一個能滿足現在和不久將來需要的容量。設計者和管理者應能根據發展規劃預測出未來要增加的容量。

⑥標準化原則。標準的設計、產品、設備和貨物單元能為製造者和使用者帶來極大的方便,這也是國內外的發展趨勢。

⑦超前規劃原則。企業其他部門的運作和決策可能會影響自動化倉庫的功能,企業對新產品的投入也需要調整物流係統,銷售策略的變化也會影響產品生產和物流係統。

因此,設計者對這些變化要有預見性,在設計中考慮這些因素,設計出的係統才會有很強的適應性。

(2)物流運作的基本原則

物流運作的基本原則包括:

①保持物料向前移動。保持物料始終向最終目的地移動,盡量避免返回、側繞和轉向。直接從起點到終點的路線是最經濟、最快捷和最有效的。

②物料處理次數最少。不管是以人工方式還是自動方式,每一次物料處理都需要花費一定的時間和費用。通過複合操作,或者減少不必要的移動,或者引入能同時完成多個操作的設備,就可以減少處理次數。

③複合操作原則。盡量把幾種操作合並在一起進行,便於出庫和入庫穿插進行。

④簡化流程原則。因為每種操作都需要一定的費用,所以要盡量減少操作。

⑤最短移動距離原則。以物料和設備最短的移動距離達到希望的目的。因為移動的距離越長,所需的時間和費用會越多。

⑥易於管理和操作原則。設計的係統應當是容易管理和易於掌握的,這樣使用者才便於接受並樂意使用。

⑦降低操作費用原則。有效操作的關鍵因素是保持日常的低成本操作。隻有能控製操作成本並使之保持在低水平的係統才是好的設計。

(3)設備和技術的選用原則

①使用合適的設備。對於具體的應用,選擇合適的設備可能是成功與失敗的分水嶺,能完成特定任務又最廉價而有效的設備是合適的設備。麵對多種設備時,設計者必須根據自己的經驗和其他信息作出最佳選擇。

②最少的人工處理。人工處理是昂貴的,並且容易產生錯誤。比如,像重力輥式輸送機這樣簡單低價的設備就能減少人工處理的需要,並在短期內收回投資。

③考慮係統的安全。設計的物料係統應能保護人、產品和設備不受損傷。在係統設計中必須考慮防撞、防掉落、防火等措施。

④自動化原則。最大限度地應用自動化控製進行操作。恰當的自動控製能減少差錯,降低使用成本,提高利用率和產量。

⑤降低使用成本原則。在設計中要能預測係統的使用費用,盡量讓使用成本維持在低水平,這將為係統的使用帶來效益。

⑥利用有效空間原則。由於自動化倉庫需要大量土地、基礎和各種設施,這要占用不少經費,因此要充分利用庫房內外的空間存儲物料,避免空間的浪費。

⑦有效維護原則。設計的係統要能有效維護,並且維護費用要低。所謂有效維護是指日常保養和快速修理。

⑧人機工程學原則。設計時要考慮到係統中人(管理、操作和維護人員)的安全、舒適、方便和不易犯錯誤。

⑨充分利用重力原則。在係統設計中,要隨處考慮利用重力的作用進行係統設計來減少能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