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如今組成的九人議事小組,無疑大大削弱了李鈺獨斷專行的權力,哪裏會有傻子幹出這等事情呢?
可是李鈺為了充分凝聚眾人的智慧而不致讓年輕的自己將近十萬的龍影軍帶上滅亡之路,他並不貪戀權力,而是主動提出並著手組建的。
他們也非蠢人,知道李鈺的良苦用意,更是精神振奮,對龍影軍的前途信心大振。
這樣的議事中樞,無疑和後世的常委會有些類似。
六科之上,是九人議事小組,而六科之下,各個書記領了職務,便即在軍中精選一批能夠讀書識字的軍人,並麵向鄆州征集能夠讀書寫字的流民,作為書記麾下的小吏。
因為一旦選中進入文官係統,便有不錯的工錢可拿,更不用下地勞作,因而一時間許多多多少少讀過書的鄆州民眾及被妥善安置的難民一道,踴躍報名加入六科之中。
隻是短短幾天過去,整個鄆州毛遂自薦的民眾便有三百餘人,剛好足夠充實起六科的力量。
當然,那些不能識字的青壯之士,知道進入文官係統不太可能了,便踴躍報名加入了龍影軍的編製。
經過這樣的舉措,龍影軍中無論是文官還是武官,力量都得到了絕大的充實,更為重要的是,龍影軍中,很大一部分的家眷都留在了鄆州,因而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對於這支後來陸續招募的龍影新軍,鄆州便是他們要誓死包圍的家園,不能容許稍有閃失。
因此,龍影軍駐紮鄆州,對於這些龍影軍來說,就是為了保護自己的家園不受外敵侵擾。
無論文官係統還是武官係統,力量都在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充實壯大,而源源不斷的難民還在奔向鄆州。
對於李鈺而言,他現在什麼都不怕,唯一怕的是,前來投奔的難民不夠多,鄆州的力量還不夠壯大。
三天之後,文武係統都初具模型,隻等日後隨著龍影軍的壯大而逐漸修正完善。
隱隱一個獨立於叛軍和官軍之間的小朝廷,就這麼誕生了,並且隨著戰局的變化,這個小朝廷還將一點點壯大,最終會成長到何種程度,現在誰也不清楚。
等到諸事一定,各位將領官員按照分工不同,相繼離開梁山,各自奔赴各處郡縣,籌備著攻取濟陰郡的大事。
眾將散去,第五琦等文官作為中樞自然留在梁山,而封穀作為中軍將軍,自然也領了兩萬兵馬與副將錢守忠一起鎮守在梁山。
至於龍影軍元帥,自然也留在大本營,總理一切軍政要務。
當然,與他同在龍影軍大本營的,還有水明月、朱紅雪等人,以及自己的四弟趙思哥。
因為趙思哥返回之後,眾軍已經分配已定,此刻也不宜臨時換將,讓他擔任一路將軍或者副將。
況且趙思哥雖然箭術高絕,但畢竟年輕,於行伍之間的事情不一定會懂,所以不在正規軍中當一方主帥,說不定是件好事。
但他身為李鈺的結義大哥,又是神箭門的唯一傳人,若不能為龍影軍派上大用場,又實在有些可惜。
思來想去,李鈺和水明月終於有了個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