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蓋子完全抽出,李白不由雙目放光,雙手一拍,大聲讚歎道:“絕世好劍!”
賀蘭進明得李太白這一聲讚歎,麵上滿滿都是自傲,凝神看著匣中之物好一會兒,才扭頭對李太白道:“還請詩酒劍仙重綻此劍光芒。”
“好!”
李白也不推辭,爽朗答一聲好,須發無風自動,身上白衫鼓蕩飛舞,平平伸出右手入匣,隻是短短一個眨眼,李鈺便覺眼前青光閃動,白影翻飛,堂中頓時亦真似幻,如在夢中險境。
饒是李鈺耳聰目明異於常人,也隻覺李白的身影飄蕩間,帶起一道青色的長龍,忽上忽下忽左忽右忽明忽暗。
絕世好劍,當真有不同凡響之處。
“趙客縵胡纓,吳鉤霜雪明。
銀鞍照白馬,颯遝如流星。
十步殺一人,千裏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
閑過信陵飲,脫劍膝前橫。
將炙啖朱亥,持觴勸侯嬴。
三杯吐然諾,五嶽倒為輕。
眼花耳熱後,意氣素霓生。
救趙揮金槌,邯鄲先震驚。
千秋二壯士,烜赫大梁城。
縱死俠骨香,不慚世上英。
誰能書閣下,白首太玄經。”
一曲罷,身影止,滿堂眾人如癡如醉,久久沉浸在詩酒劍仙李太白那一場劍舞之中。
一首《俠客行》,配合著這一把千古名劍,在李太白驚世的劍舞之中,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效果。
雖然李白劍術不及劍聖裴旻,但卻師從於他,深得裴旻劍術的飄逸出塵,暗蘊道家逍遙真經,如他的詩歌一般,都算是舉世不凡的異數。
等到劍影消散,歌聲已遠,眾人才漸次醒悟過來,喝彩的掌聲稀稀拉拉陸續彙聚,到最後竟似山呼海嘯、雷鳴山崩。
這其中,隻有李鈺自始至終運氣凝神,守住心神,雖沉浸在李太白的劍舞之中,卻未走神。此刻見到李白負劍而立,白衣飄飄,竟好似見到了已經死去的劍聖裴旻。
不自覺間,竟感覺到眼角濕潤。而這微末的變化,卻不曾逃過李白的眼睛,深邃無底的眸子不經意地瞥了一眼李鈺,眉頭微皺,卻瞬間舒展。
掌聲止歇,眾人才看清李白手持的三尺青鋒,竟不似想象中那寒光閃閃、殺意逼人,而僅僅隻是一柄古樸的泛著青色淡芒的長劍。
這樣的外表,尚不及當今流行於世的普通寶劍,若是扔在人群之中,恐怕都會被當作垃圾一般扔掉。
可是,愈是普通的外表下,愈是藏巧於拙,藏鋒於鈍,隻有當這寶劍真正派上用場,他的光芒才會徹底綻放。
此,才是絕世寶劍流傳千古的真諦。
正當眾人凝目欣賞李白手中龍泉劍時,一道清亮的聲音從旁響起:“寶劍怎能孤鳴?劍仙豈能獨舞?且讓我南八與詩酒劍仙切磋一二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