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李白的愚(2 / 2)

“可惜,一切都晚了,一個月前,江陵長史李峴以有病為名,辭別李璘奔赴靈武,應該已經將永王的企圖告訴了皇上,現在的永王,謀反之心昭然若揭。

“不然,皇上最近也不會接連設置淮南節度使、淮南西道節度使,任命高適、來瞋分別為兩地節度使,各自管轄廣陵十二郡和汝南等五郡。依我看,其目的十有八九應該是讓他們與江東節度使韋陟共同對付永王。”

李白說到這裏,已是麵如死灰。想必他心中對於投奔李璘一事,應該十分後悔吧。

李鈺一時間也不知道怎麼安慰李白,陪著他歎了一陣氣,許久才道:“也許情勢未必是大哥所想的那樣吧,萬一永王幡然醒悟呢。再怎麼說,現在東南的形勢還算穩定,不像有要發生戰事的跡象啊。”

嘴上這麼說,但李鈺心裏卻知道自己隻是在安慰李白,其實曆史早已告訴了他,永王李璘謀反是必然發生的事實,隻是到底是蓄意謀反還是被迫謀反,史書尚無定論。

李白也聽出李鈺的安慰毫無說服力,沉重的心情沒有絲毫疏解,長眉緊凝,隻是悶頭苦笑。

李鈺見他如此,心思一動,勸解道:“常言‘良禽擇木而棲’,既然大哥明知永王非你所托,不若另投明主,何必讓自己一身才華浪費在這荒山野嶺?”

他說這話倒是出於真心,李白能夠被稱為詩酒劍仙,除了酒量過人外,最為人稱道的還有他的劍法和詩名。

以李鈺現在的目力觀察,李白的劍法已臻化境,隻是他一身修為還處在氣境巔峰的境界,如果全力施為,應該有半個化境宗師的威力。

如李白這樣武力值與才氣俱佳的人才,也是龍影義軍急需的。至於李白到底有沒有治國大才,史書著墨不多,因而李鈺也沒有寄予太高的奢望。

李白聽到李鈺所說,搖了搖頭,緩緩起身道:“罷了罷了,雖說‘良禽擇木而棲’,但我李白一生受挫,到了天命之年才蒙受他永王賞識,做了半載逍遙官兒。即便他圖謀不軌,卻終究是他麾下臣子。若他能夠迷途知返,我當然喜不自勝,若他真的舉事,我也隻有躲到這荒山野嶺圖個清靜。”

李鈺見李白心意已決,想到李白晚年的境遇,心裏著實有些不忍,堅持勸道:“如果大哥不另想明路,若永王事敗,必然會受牽連,還請三思啊。”

李白聞言倒是哈哈一笑,擺手道:“食君之祿忠君之事,何況我現在雖然甘心做閑雲一隻野鶴,但永王依舊為我開辟了這一塊世外居所。士為知己者死,如果永王事敗,我李白絕不會苟且與此,當與之共擔罪責。哈哈哈……”

李鈺哪裏想到自己的偶像李白會這般固執,明知道所遇並非明主,也聰明地選擇了脫身事外,但卻無法跳出一個“士為知己者死”的“義”,竟還想著如果永王事敗,為他一起承擔罪責。

一時間,李鈺不知道該說李白愚忠還是重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