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一絲餘暉,終於殘忍地離開這片大地。
夜色伴著詭異,慢慢席卷荒野城池。
點點燈火陸續亮起,一圈圈纏繞著陷在黑暗中的破爛小城。
小城裏除了時不時響起幾聲馬蹄,沒有燈火也沒有人聲,仿佛一座鬼城。
“踢嗒踢嗒踢嗒……”
黑夜中的狹窄長街上,隱約可見一匹戰馬緩緩馳來,馬上有兩個模糊的人影。
戰馬來到寬達五丈的破爛城牆處停住。
“四弟,讓我送她過去吧。”
李鈺拉著蒼雲韁繩,抬頭望著騎在馬背、坐在阿史那月身後的趙思哥。
趙思哥在模糊不清的黑夜中將銳利的雙眼睜圓,看看李鈺,又瞧瞧被五花大綁顯得嬌弱不堪的阿史那月,嘴角難得勾起一抹笑意,對李鈺淡淡道:“讓我送她吧,三哥。”
話落,不再向圍在身周目送著他的大哥、二哥以及眾人看去,一夾蒼雲馬腹,便緩緩向城外行去。
劉鋒和張誠、秦瑞、陳虎三人此時再也忍不住,大聲道:“將軍,別忘了你答應的事。”
趙思哥聞言呆了一呆,背對著他四人狠狠點了點頭,然後徐徐向黑夜之外連綿燈火行去。
待到趙思哥離去,封常清沉聲道:“開始吧。”
眾人聞言,離開堅守的城防要地,悉數來到那處寬闊馬廄。
許是雙方都刻意避開了此處,這馬廄從始至終未經戰火波及,又有追風這馬中之王在此壓陣,裏麵的馬兒自是十分溫順安靜。
城池雖小,但因為是往來行商軍隊的中轉要地,所以裏麵隨時備有充足的馬料,倒也讓這些戰馬沒有餓著。
也沒有誰發號施令,眾人來到馬廄,便分作兩人一隊,拿著在給這些戰馬四蹄綁上從城中民居裏找到的棉花破布,並在它們嘴中戴上嚼子。
二百餘人,三千戰馬,不過半柱香的功夫便即完成。
等到一切停當,第五琦已帶著十餘人背著大籮筐來到眾人跟前。
籮筐裏裝的是在那些無人的民居裏找到的饅頭、胡餅等食物幹糧,雖然數量不多,但好在人人有份。
每人拿著僅有的一點食物,又分頭上了城樓城門,準備著隨時可能到來的敵兵進攻。
此時離趙思哥離開此地也過了一炷香的工夫,但黑夜中依舊不見任何動靜,隻有燈火閃閃,隱隱可聞遠方敵陣的嘈雜。
如果半個時辰後還不見趙思哥回來,他們已決定將這些戰馬全部格殺,然後嚐試突圍。
這樣的無奈提議,竟連無智和尚也沒有反對。
雖然他是僧人,素講好生之德,但他更是一名李唐天下的臣民,一個學了一生本事的武人。
李鈺雖不知此時形勢,但他卻知曉,在少林的曆史上,曾有一代又一代的僧兵僧將以其顯赫的武功,為民族,為正義而戰,因屢建奇功而名彪青史。
一百年前,十三棍僧助唐王的傳奇故事至今廣為流傳。
如今叛軍勢大,所過之處要麼雞犬不留,要麼民不聊生。此時他們在重重包圍之中能夠逃出去的寥寥無幾,如果還將這可能決定天下走勢的三千戰馬留給他們,其後果不言而喻。
夜色漸濃,終於是伸手不見五指,隻能遠遠見到四周的敵兵在火光照耀下晃動。
李鈺站在西門上的城樓,看到孫孝哲所率的五千羽林軍陣型齊整,無數火把來往晃動,知道他們進攻的時間不遠了。
再看東邊,阿史那承慶帶來的羽林軍已經離開他的陣營繞道去了西邊,剩下的兩千同羅兵與新近趕到的尹子奇部隊隔著那條寬闊古道,各自呈現一幅別樣景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