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茶不知道自家鄉君是要去哪,隻是跟著後麵,不過她能清楚的感覺到,鄉君此刻的心情不是很好。
蘇雲君看著這一條熟悉的路,這條曾經在夢裏出現過很多次的小路,未曾想過這一生她竟然還有機會重新踏上這條路。
路的盡頭,那邊是一片梨樹林,此刻早已過了花期。梨樹上滿是翠綠的嫩葉,和落了瓣的花萼,蘇雲君看著眼前的景物,不由的想起,夢裏陳景恒抱著自己一步步走過這條路的時候,那時候漫山的梨花還是開著的。
想著腳下的步子卻是沒有半分停頓,走著走著就聽到一聲蒼老的聲音念著佛號:“阿彌陀佛。”
蘇雲君這才注意到小路的盡頭梨樹林下站著一位老僧,身著粗布僧袍,雙手合十站在梨樹下,看著蘇雲君過來臉上帶著和善的笑容。
即便隻是一眼蘇雲君也能認得出,這就是在她生命最後一刻陪著陳景恒守在她身邊的永安寺住持,普泓大師。
雖然已是隔世,蘇雲君對所有曾有恩與她的還是心懷感激,畢竟若不是普泓大師,前世的她也無這一片淨土安葬。不由的上前道了句:“普泓大師。”
聞言普泓也不詫異蘇雲君怎麼識得他,隻是笑著說道:“施主,一世輪回,再到此處不知施主可曾想開,放下?”
蘇雲君聞言心中一驚,抬眼看向普泓,卻隻見他依舊麵帶微笑,仿佛在說一句無關緊要的話。
看著普泓滿是和善的麵容,蘇雲君從未有過的安靜。
在她重生之後的好幾個晚上,當她陷入蘇家滿門慘死的噩夢時,總是會聽到一聲佛號。現如今普泓竟然對她說出這樣一番話,蘇雲君斷定,普泓絕不是空口胡言。
心裏不由思索了片刻才輕聲開口:“何為放下何為放不下,佛門中人總是稱之為執念,可是執念又是何物,不過是說不清道不明的定義罷了。佛家常說因果循環,執念何嚐不是因果循環才有的,誰又會生來便帶著股執念,誰又生來便學得會放下。”
“善惡到頭終有報,一切事情都是因果循環,今生債來生償。一切因果皆是有因才有果,有果複有因,因果循環,周而複始,生生不息。萬事萬物都講究一個緣法,施主是如此,老衲也是如此。施主不曾看破,老衲又何曾看破。”普泓說著雙手合十念了聲:“阿彌陀佛。”
蘇雲君也是雙手合十,行了一佛禮。
再抬眼就見著普泓的目光越過蘇雲君看向她身後:“壽春郡王既然來了何必站在背後閉口不言,為何不上前一起說幾句,都是熟人何必拘泥。”
聞言蘇雲君轉身就見著陳景恒不知何時站在她身後,目光正落在她的身上。
今天陳景恒難得穿了件月白色的衣裳,在這滿山的青蔥間倒是顯得格外的好看。
被點了名,陳景恒也不覺尷尬,隻是笑著上前:“本王瞧著大師和鄉君談的正歡,不想擾了大師和鄉君的雅興罷了,卻沒想到被大師說成偷聽之人。”
蘇雲君頓時眼角一跳,陳景恒早就在了,那他聽到多少?普泓的那句一世輪回他是否聽到,是否覺出端倪。佯裝著鎮定蘇雲君恭敬的行禮:“雲君見過壽春郡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