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7月,縣廣電局成立錄音錄像製品管理站,力卩強音像製品管理。9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於禁止營業性放映和加強錄像管理的通知》下發。全縣所有營業性錄像放映停業整頓。年底,允許營業的錄像放映點18個。1989年,音像製品經銷實行申報、審批注冊登記製度。由縣廣電局和縣公安局審查,批準,發給《經營許可證》、《治安管理登記證》,工商局憑兩證發給《營業執照》。音像製品管理站對音像放映點進行年審。次年對錄像放映點和錄音帶經銷點進行清理,取締不合規定的經營單位11家。1991年、1992年,縣廣電局與縣公安局、縣文化局、縣工商局、縣物價局5次聯合行動,執行音像製品管理有關規定,聯合行動,“掃黃打非”。縣廣電局又單獨進行12次檢查。先後查出內容不健康的非法錄音帶310盒、錄像帶240盤、淫穢錄像8盤,全部公開銷毀。查出無證經營的單位和個人18個。各錄像放映點實行定等級、掛牌、標價、對等服務規定。清理錄音磁帶經銷市場,重新登記和發給經營證照。音像製品管理站堅持正常購片渠道。1993年,縣廣電局與有關單位配合,繼續開展“掃黃打非”活動,整頓音像市場,同時加強對全縣21個有線電視台的播放管理。

(第四節)機構

―、縣廣電局

1983年,安嶽縣廣播事業管理局更名為安嶽縣廣播電視局(簡稱縣廣電局),為全民所有製事業單位,定編46名。1986—1988年,設秘書股、宣傳股、鄉站管理股、技術室、服務部、錄音錄像製品管理站;轄鐵峰山電視差轉台和廣播調頻台,千佛、石板兩座廣播調頻差轉台。1996年,設辦公室、總編室、宣傳股、社會管理股、法規股、政工股、計財審計股、事業一股、事業二股、事業三股、播出股、保衛股,編製46名。2002年,設辦公室、新聞股、科技股、執法股、審計股、廣告股、設備股、播管股,事業編製39名。2004年,成立局黨委。20年來曆任局長:郭林根、李雲生、滕昭斌、吳文興、吳忠明、陶光夏。

二、安嶽廣播電視台

1985年和1986年,縣財政撥專款支持電台建設。1988年6月,四川省廣播電視廳批準安嶽縣廣播站改為安嶽人民廣播電台。12月1日,電台正式成立,實行局、台合一體製,由局長兼任台長。1997年,成立安嶽有線電視台(籌)。1998年,撤銷安嶽人民廣播電台和安嶽有線電視台(籌),成立安嶽廣播電視台,為全民所有製事業單位。

三、鄉鎮廣播電視站

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農村廣播發展迅速。全縣93個鄉陸續建立廣播站,為差額撥款事業單位。10個區公所各設1名廣播管理員。1989年,鄉廣播站更名為鄉廣播電視站(簡稱鄉廣電站),全縣定編210名。管理體製為“縣鄉共管、以鄉為主”、“條塊結合、以塊為主”。1992年,全縣合並為58個鄉鎮,各鄉鎮設廣電站。1995年,全縣設10個工委,每個工委設廣電站,負責管理所轄各鄉鎮廣電站。1997年,鄉鎮廣電站增至69個。1998年,工委廣電站更名為中心廣電站,與所轄中心鎮廣電站合並管理。次年,鄉鎮廣電站實行“縣鄉共管、以縣為主”。2000年,撤銷中心廣電站,鄉鎮廣電站與當地廣電分公司合署辦公,實行“兩塊牌子,一套人馬”。2003年,撤銷鄉鎮廣電站,廣播人員納人本鄉鎮社會事務服務中心管理,實行“縣鄉共管、以鄉為主”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