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公開的信息來看,我國企業的經營失敗或陷入困境,大多與財務風險的管理不當有關,如“德隆係”因資金鏈斷裂而崩塌,四川長虹2004年因計提巨額壞賬準備而虧損,大量航空企業在衍生品交易上遭受重創……。全球性的金融危機給國內很多企業(特別是有進出口業務的企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劇烈衝擊,一些企業因此而破產到閉,這更凸顯出企業財務風險管理的重要性。因此,如何對企業的財務風險進行有效的管理,是一個富有應用價值的急需研究的重大課題。

盡管財政部、證監會、審計署、銀監會、保監會等五部委分別於2008年6月28日聯合發布了《企業內部控製基本規範》(原計劃2009年7月1日實施,後因各種原因推遲),2010年4月15日五部委又聯合發布了18項企業內部控製配套指引(2011年1月1日起在境內外同時上市的公司施行,自2012年1月1日起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深圳證券交易所主板上市公司施行;在此基礎上,擇機在中小板和創業板上市公司施行。)但人們對於風險管理重要性的認識還是不夠充分,在一些重要的概念、風險管理思路方麵還存在比較大的分歧甚至是走入誤區。

比如,什麼是風險?風險是否等同於不確定性?不確定性中是否既有風險也有機遇?企業如何在經營過程中既管理好風險、又能及時把握住各種機遇?國內大多數企業在風險管理過程中,往往強調對風險的控製,而對機遇的發現、發掘和有效管理做得很不夠。

再如,企業應該從組合風險(portfolio risk)的角度出發來全麵管理風險,通過分析和評估企業各類、各層次的風險大小來製定相應的風險管理策略,這樣的風險管理才會真正有效。有些企業過份強調“現金為王”,而忽視了現金使用效率的提高;有些企業對成本概念、成本層次存在錯誤的理解,缺乏成本管理的戰略性思路,所以,天天說要挖掘潛力、精益管理、降低成本,卻始終降不下來,影響了企業戰略目標和年度目標的實現。

有鑒於此,我(部分文章是與我的學生合作)根據自己學習和研究各種內部控製或風險管理框架、規範的心得,以及自己以前在企業任CFO的工作經驗和體會,結合對國內外企業的財務風險管理實踐的總結和研究,在《財務與會計》(理財版)2009年第一期至第八期上陸續發表了8篇係列文章,專門探討企業的財務風險管理問題,希望對國內廣大企業的管理者,特別是財務體係的領導者有所啟發、有所幫助。

本書是在對上述係列文章進行調整、修改、補充的基礎上完成的。在我的另一部著作《公司治理、內部控製與企業風險》中,我對企業風險管理的基本框架及其應用,企業風險管理與內部控製、公司治理的關係問題進行了探討,本書可以看作是上部著作的姊妹篇,是我們對企業風險管理進一步研究和探討的結果。

本書的特點

本書存在以下一些特點:

主題明確,體係完整

從大的方麵講,企業的一切經營活動可分為兩大類:業務活動(business)和財務活動(finance)。相應地,企業的計劃可分為業務計劃(business plan)和財務計劃(financial plan),風險也可分為業務風險(business risk)和財務風險(financial risk)。本書專門討論非金融企業的財務風險管理問題。根據我們的了解,至少國內目前還沒有公開出版的、係統地討論非金融企業財務風險管理方麵的專著。如前所述,總結和研究國內外企業財務風險管理的實踐經驗,以便為廣大的管理者提供參考或借鑒,是非常有意義的。並且,相對於企業的業務經營來說,財務管理工作的改進要容易一些,也能夠取得立竿見影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