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倫比亞共和國位於南美洲大陸西北部,扼守南北美洲大陸往來的要道,因此有“拉丁美洲門戶”之稱。它西臨太平洋,北瀕加勒比海,東部與委內瑞拉和巴西接壤,西北與巴拿馬相連,西南與厄瓜多爾、秘魯為鄰,領土麵積約為114.2萬平方千米(比我國內蒙古自治區稍小),居美洲第四位。哥倫比亞早期的奇布查人文明被譽為美洲四大古文明之一。
知識小百科
哥倫比亞國名的由來
哥倫比亞共和國簡稱“哥倫比亞”。哥倫比亞是為了紀念哥倫布1492年發現美洲大陸而命名的,意思是“哥倫布之國”。但據說哥倫布從未到過哥倫比亞陸地。1819年西蒙·玻利瓦爾領導起義軍在波亞卡戰役獲勝,隨後又解放了委內瑞拉、厄瓜多爾,這三個國家聯合成立了“大哥倫比亞共和國”,1830年三個國家分裂。1863年國家改稱“哥倫比亞合眾國”,1886年又改稱“哥倫比亞共和國”。
第一節 黃金國的眼淚——國家曆史
哥倫比亞曾是個美好的國度,美洲奇布查人曾在這裏創造了燦爛文明。不過,殖民者的到來,讓這個國家蒙上了一層陰影。但這裏的人民不屈不撓,最終站起來反抗,獲得了自由和獨立。在反抗殖民者的鬥爭中出現了像西蒙·玻利瓦爾這樣的民族英雄。獨立以後哥倫比亞又經曆了開發、移民、黨派之爭、內戰、帝國主義侵略、軍事獨裁統治等種種辛酸,但是哥倫比亞人民為扞衛國家獨立和爭取民主一直在堅持不懈地進行著英勇的鬥爭。
1.早期曆史——奇布查人的輝煌
在人們的腦海中,印第安人是這樣的:他們頭戴五花羽冠,臉上抹著豔麗彩料,身上披著粗獷的圍裙,的吹著號角,高舉盾牌,眼神質樸而堅毅。他們都生活在美洲大陸上,以玉米、馬鈴薯為食,喜歡咀嚼可可、煙草。他們都曾仰望蒼穹,敬畏地望著那輪金光閃閃的太陽。在哥倫比亞境內,主要生活的是奇布查人,他們同瑪雅人、印加人、阿茲特克人一同創造了美洲文明。
奇布查人,又稱契布恰人、穆伊斯卡人,在他們眼裏,湖泊是聖地。
他們崇拜太陽和祖先。在16世紀西班牙殖民者入侵前,他們就居住在現在哥倫比亞境內的波哥大、通哈這些現代城市周圍的穀地內,約有50多萬的人口。奇布查人在當時擁有很多區,各區之間通過相互的戰爭與結盟,最後建立了9個小的酋長國,這些小的酋長國也組成了哥倫比亞地區的印第安文明。酋長國是一個獨特的人類學概念,它不是部落也不是國家,比“部落”要大,卻沒有“王國”那樣統一、係統的社會體製和組織。西班牙人征服奇布查人時便發現,在這裏沒有一個酋長國擁有大麵積的領土。這些酋長國都是各自由一名世襲的酋長進行統治,酋長是由母係後代繼承,土地是由父係後代繼承。他們也有自己獨特的文化體製,早期的奇布查人是擁有自己的語言的,他們的語言是印第安語係的馬克羅-奇布查語,但他們沒有文字,而奇布查語也在18世紀後消失。
地理環境影響著人們的生活方式。奇布查人與其他美洲印第安人一樣,以種植玉米、馬鈴薯、棉花、金雞納樹等農作物為主,但各地又略有不同。北部低地的奇布查人也種植供紡織業用的棉花,還有各類水果。沿海一帶則因土壤的限製,而從事捕撈海鮮的活動。奇布查人的製造業很發達,他們會製造各種精致的陶器、石器、木器和首飾等手工製品。製造業的發達促進了奇布查人的貿易。在他們那些較大村落間,每4天會舉行一次集市,人們帶著各種產品到集市上進行交換。
在貿易過程中,奇布查人除了采用以物易物的方式進行交換,還用貨幣進行商品交換。奇布查人的貨幣是由金子製成的,分為薄薄的圓片和圓柱兩種。除了金子外,水晶石、布匹等可以用來交換商品。而奇布查人的金子貨幣是古代美洲使用貨幣的唯一已知事例。
為了商品公平交換的需要,奇布查人還發明了一套度量衡器。在這些交易過程中,奇布查人獲得了大量黃金。
奇布查文明雖然不像瑪雅文明那樣輝煌,在書寫,算術、天文和美學上擁有很大成就,也沒有形成統一的國家,但這群安第斯山脈北部的印第安人創造了以獨特的黃金製造業、宗教理念和自然觀、宇宙觀而著稱的黃金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