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禮儀大拚盤
馬達加斯加人的房屋與非洲大陸的房屋迥然不同,卻與東南亞各族人民的房屋極其相似。現代城市的建築在許多方麵繼承了傳統的建築形式,地基很高,房頂又高又尖。在馬達加斯加,人們對牛有著一種特殊的、近乎狂熱的崇拜。牛為財富的標誌。牛頭為國家的象征。牛像孩子一樣要接受洗禮,一個星期中的某一天不能強迫牛去幹活。馬達加斯加的絕大多數部族都以農業為生,大米是主要食糧,米飯一般就著用蔬菜、魚、羊、家禽或野禽肉塊做的鹵吃,而且還撒許多辣椒和五味香料。他們還喜歡吃白薯和木薯,愛喝酸奶。
馬達加斯加青年舉止大方。為了培養自己的勇氣,他們不吃牛膝,據說吃了就會膝蓋變軟。馬達加斯加人待人彬彬有禮,尊重長輩。每當村裏舉行活動時,總讓老年人居突出位置。
馬達加斯加人的名字一般較長。由於馬達加斯加許多人信奉基督教,他們的名字往往由一個馬達加斯加名字加一個宗教名字組成。馬達加斯加還有隨意改名的習俗,人生不同階段有不同的名字。比如,生了孩子,做父母的除了給孩子取名外,有的還會給自己改名。
馬達加斯加島上的居民喜吃大米,主食是玉米和牛肉,也喜歡吃海產品。當地生產的華尼拉成品是一種絕佳的食品香料,可用於製作糕點、飲料等食品。這種香料已成為馬達加斯加出口換彙的重要產品。
在馬達加斯加,男婚女嫁和老人禮葬時,都要殺牛擺宴招待賓客。有人死了,家人在死者墳前立一個牛頭模型,表示死者生前的榮耀和保佑其死後靈魂的超度。馬達加斯加盛行一夫多妻製。在馬達加斯加,死亡被看成是向更美好世界的超升。葬禮時,年輕女子在屋外伴著傳統樂曲的節奏唱歌。
馬達加斯加以農業為主。出口商品為咖啡、魚類等。馬達加斯加人喜愛鮮明的色彩,到這裏從事商務活動,可準備印有法文字樣的名片。初到馬達加斯加,可送給與你做生意的人一點禮物,像精美的工藝品及日常用品都可以。
由於馬達加斯加人尊重長輩,因此旅遊者不論坐車、行路、參觀等,均應注意當地習俗,處處禮讓年長者。到馬達加斯加旅行的人,可帶上一些1美元的紙幣作小費,送給為你提供直接服務的人員。
在馬達加斯加,星期二、星期四為禁忌日。新年前一周不準吃肉,除夕晚餐隻準吃一些禽類。馬達加斯加人忌諱代表著死亡和災禍的黑色。馬達加斯加人尊重老人,在許多社會機構中,管理人員大多是上了年紀的人。他們認為,人的年紀越大,涉世就越深,就越有智慧。
人們對外國朋友十分友好,見麵流行握手禮。在馬達加斯加的馬路上,如果汽車與牛群相遇,汽車必須讓道於牛群。“不得無故傷害牛”是該國人人都遵守的信條。
2.另類的翻屍節
在馬達加斯加,當地人有個特別的節日懷念逝者,這就是翻屍節。
“翻屍”顧名思義,就是將死者的屍體從墓穴中挖出來,給屍體翻翻身的意思。這種做法跟中國人“入土為安”的觀念有所不同,是馬達加斯加人特有的一種表示對逝者緬懷的做法。
據介紹,翻屍節這種儀式主要集中在馬達加斯加的中部。翻屍節的舉行一般會是在死者入土幾年後,這是給屍骸一個足夠腐爛的時間,另外出於衛生的需要,也一定是在旱季。翻屍的墓穴一定是成規模的族人合葬的墓穴,中部高原地區的土質就非常適合建造比較大的墓穴,露在地表的是石砌的墳塚,地下會深挖,格出一個一個空間,甚至可容納幾十具,供幾代人“享用”,也正是這樣,為每隔幾年舉行翻屍提供了後備的空間。
進入村裏,當地族人拿來了大碗盛著的牛肉對參觀者表示歡迎,按照當地習俗,翻屍節的前奏之一就是要宰牛,宰牛除了祭祀外,更重要的是給了參與過節的父老鄉親一個大快朵頤的機會。
吃過肉,人群開始出發了。墓穴就在村子後山的一個半山腰,周圍沒有別的墳塚,就孤零的一座。聚集在墳塚周圍約有六七百人,看大家興高采烈的樣子,如果不是一座墳墓立在眼前,難以相信這些人都是為了與逝者相聚而來。眼前的這個墳塚露在地表的大概兩米高,正麵修建得像個門廳,畫著顏色鮮豔的圖案。隨著熱鬧的人群開始安靜下來,鎮長和村裏的家族代表登上了墳塚的頂部,並把一麵國旗插在了墳墓的頂上,然後現場的樂隊將演奏國歌。
族人代表開始念翻屍的名字,同時將手中的酒灑向墓穴的周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