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8~10世紀,瑪雅文化達到頂峰,其建築物是該文化的傑出代表。在當時的尤卡坦,主要有三種建築風格。一種是勒奧貝克風格:一個高高聳立的金字塔,其頂部是切尼斯風格的神殿;一種是切尼斯風格: 廟宇的正麵是豐富的灰泥裝飾物,而廟宇的入口處是具有奇特風格的裝飾品,比如有象征神靈的大嘴,形狀比較怪異。還有一種是普烏克風格:正麵被分割為上下兩個部分,上麵的部分裝飾有嵌花式的圖案。神奇的金字塔位於建築物中心,海龜劇院位於前景左側;而女修道院位於不引人注目的後景左側,與之相對應的是位於後景右側的統治者宮殿。
在受到托爾特克人的文化侵襲後,最終在10世紀遭到遺棄。現用於許多建築物中的名字都來自征服的西班牙人,既非本土的,也不代表任何建築物的實際功能。一個典型的例子就是女修道院,其命名僅僅是緣於與西班牙的女子有類似之處。
這個修道院其實隻是一個學校,培養以宗教迷信方式給人治病的醫治學家、天文學家、數學家、薩滿教的道士和牧師等。
關於這座塔的來源,還有一個傳說:一位由上帝親自指派的魔術師伊茲木那,在一夜之間神奇般地建造了這座金字塔。然而在考古研究中,從其出土文物來考察,該金字塔是建於五個雙重階段,神話中將金字塔與魔術師聯係在一起,無非是想暗示建築物的結構風格。整個烏斯馬爾城建築群的神聖部分,無論在過去,現在還是未來,始終擔負著神秘的學校和舉行慶典儀式中心的功能。
整個烏斯馬爾古城布局顯得有些特殊。其主要建築是根據當時所知的行星位置而排列的。代表金星的建築處於最顯著的位置。城內許多建築通行的名稱,是由最後一批西班牙殖民者創造的。但是,這些名稱也沒能夠描述出建築的真正功能。
烏斯馬爾古城的主要建築都在一個東西約600米,南北約1000米的長方形區域內,主要建築物順烏斯馬爾南北方向的中軸線依次排開,布局合理且講究,“占卜金字塔”、省長宮、烏龜宮、四方修道院、鴿子宮、球場等都是按此布局分布的。
省長宮在占卜金字塔的北麵,其主要材料是打磨過的石灰石。省長宮是烏斯馬爾甚至整個現存瑪雅文明遺跡中最為宏大和精美的建築。整個省長宮長98米,寬12米,沿著下層高台中央寬闊的台階,可以進入宮內。
省長宮外牆以雕有圖案的石塊拚成的羽蛇神麵具和其他麵具作為裝飾,這些重複出現150多次的麵具絲毫不差。神奇的金字塔,高高矗立於烏斯馬爾城最高的建築物之巔,千百年來,傲然挺立,氣度不減。
自公元7世紀,烏斯馬爾城就是尤卡坦中最大的城市和宗教活動中心,整個城鎮呈現出欣欣向榮的繁華景象。在瑪雅語中,“烏斯馬爾”意為“重建三次之地”。但事實上,烏斯馬爾重建了不止3次。據考“占卜金字塔”至少被覆蓋、重建了5次,這種多次修建的特征鮮明地反映於豐富多變的建築風格中。
魔術師金字塔是烏斯馬爾古城的主要建築之一。魔術師金字塔是一座與眾不同的階梯金字塔。塔的階梯是橢圓的,而非常見的矩形或正方形。一般來說是在老神廟的上麵建造新神廟,但這裏新神廟早在老神廟上方正中偏右,以保存西側的老廟。“占卜金字塔”高48米,前、後兩麵都有石階,前麵的石階比較陡峭,共有121級,一直通往頂端平台;後麵雖然也同樣陡峭,但是階梯分成了3段,每段有一個稍寬的平台緩衝。因此,這裏就是最好的登塔點了。祭司們就在這高高的塔頂廟裏占卜吉凶福禍,預測未來,真是難以置信。不過,也隻有從這高峰上環顧,才會有“一覽眾山小”的胸懷,並且可以看到烏斯馬爾古城的整個布局起伏跌宕,群嶺環繞,氣派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