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有一個流傳甚廣的說法,說的是一個阿拉伯數字,即10000000,讀作一千萬,這一長串的數字代表了一個人所具有的綜合素質和生命價值。由最末的尾數向前,每一個“0”依次代表一個人的專業技能、學識、智商、閱曆、敬業精神、品行等,最後位數“1”則代表一個人的健康。正由於“1”的存在,後麵的每一個“0”才都呈現比自己大十倍、百倍的意義。但是一旦失去健康,“1”後麵所有的“0”都不過僅僅是零而已,他所擁有的一切,包括才智、財富、事業、幸福等都將化為烏有……

的確如此,健康是生命的象征、幸福的保證。正如世界衛生組織的馬勒博士所說:“健康並不代表一切,但失去了健康,便喪失了一切。”

但是,長期以來“無病即健康”的傳統健康觀念一直誤導著許多人。人們到醫院去做體格檢查,醫生按照體檢表上所列的項目,從身高、體重、皮膚、心、肝、肺、腎、脾、膽、胃、腸等等逐一檢查,如果沒有發現什麼毛病,那麼就得出這樣的結論:健康。其實,這不是完全意義上的健康。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和社會的發展,建立在傳統健康觀基礎上的生物醫學模式由於人們對健康認識的深化而發生了改革,轉變為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即從生理——

心理——社會的角度去關心人們的健康。1948年,世界衛生組織成立時公布的章程給“健康”下的定義是:“健康不僅僅是沒有疾病和病症,而且是一種個體在身體、精神及社會適應上的完全安定狀態。”到了1990年,世界衛生組織又重新公布了“健康”的定義:一個人隻有在軀體、心理、社會適應和道德四個方麵都健康,才算是完全健康。也就是說,“健康”的內涵中大大增加和突出了心理健康部分。

心理就是人的意識、觀念、動機、情感、氣質、興趣等心理狀態的一項,它是人對各種信息刺激做出心理反應的趨向。人的心理反應趨向不論是認識性的、感情性的,還是行為性的、評價性的,對人的思維、選擇、言談和行為都具有導向和支配作用。

心理健康包括廣義和狹義、積極和消極兩個層麵:從廣義上講,心理健康是指一種高效而滿意的、持續的心理狀態,個體在這種狀態下能作良好的適應,具有生命的活力,能充分發揮其身心的潛能;從狹義上講,心理健康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動的過程完整、協調一致,即認識、情感、意誌、行為、人格完整和協調,能順應社會,與社會保持同步。從消極層麵看,心理健康是指沒有心理障礙和疾病,這是心理健康的起碼標準。從積極層麵看,心理健康是指一種積極發展的心理狀態,這是心理健康最本質的內涵,它意味著不僅要減少一切不健康的心理傾向,更要使一個人的心理處於最佳狀態。

眾所皆知,領導幹部在社會生活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承擔著重要的社會責任,其心理素質對其所從事的工作、對社會生活有較大的影響。領導幹部心理素質的提高,是以心理健康為前提和基礎的。日常的工作、學習、生活都離不開健康的身體。然而,沒有健康的心理,即使有健康的體魄,也不是完全意義上的健康,甚至是不健康。人們有理由相信,人生的成敗有許多因素的影響,但是起決定作用的就是心理態度。要成為一名成功的領導者,就必須擁有健康的心理。

本書希望能讓領導者了解在當今社會擁有健康心理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才能擁有健康心理。衷心希望這本書能為領導者的生活和事業帶來一些幫助。

第一章 領導者的個性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