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6章 後記(1 / 1)

我總是對那個虛幻的江湖念念不忘。

10歲那年的暑假,一套破舊的《射雕英雄傳》充當了我的文學啟蒙讀物。從那時起,一個虛幻縹緲卻又無比清晰的江湖夢就在我的心裏紮下了根。

對於我,那是最初的夢想和最後的棲息地。

胯下五花馬,身披千金裘。

騎馬倚斜橋,滿樓紅袖招。

那是個峨冠博帶、快意恩仇的年代,那是個樓船夜雪、鐵馬秋風的年代。

那個江湖總是被我一次次深情地念起,那個江湖總是讓我一次次血脈賁張,不能自已。

吳鉤看了,欄杆拍遍,這般浪漫詩意的江湖如今也隻能生長繁衍在我們的夢裏笑裏。窩身於鋼筋水泥叢林裏的我們,早已無法在城市的樓群裏縱馬揚鞭,無法和仇敵拔刀相向,無法和心愛的女子浪跡天涯,無法在西風獵獵的長亭與三五知己青梅煮酒,順風而歌……

於是隻能蜷縮到自己的蝸居裏,到金庸和古龍的小說裏找尋慰藉。看到興起處,倒一杯濁酒自斟自飲,萬千慨歎又堪講與誰知?隻聽得窗外呼嘯的風聲陣陣掠過,生命無盡的蒼涼與孤寂就像一片枯黃的野地。

還記得年少時的夢嗎?像朵早已凋零的花。

後來我開始書寫自己的江湖。

《郭靖的迷幻青春》成書於2 00 4年,最初是應北京一家出版公司的稿約而寫。後來我將部分章節貼到網絡上,有熱愛的,有痛恨的,反響之強烈出乎我的意料。其後陰差陽錯,直到2 00 6年,此書被青島出版社編輯耀輝兄看到,他讀懂了遊戲般的文字和放浪的情節下蒼涼的底色,郭靖的這段“野史”才重見天日。

菲茨傑拉德在一本小說裏將青春形容為一場夢,一場化學形式的發瘋。《郭靖的迷幻青春》講述的是青春的彷徨、無奈和易逝的悲哀。我知道這樣的無奈不是我個人所獨享,也不曾被這個時代所獨享,每個人都在追憶似水年華,都在懷念那場化學形式的發瘋。書中的郭靖是獨立於金庸而存在的一個人物,他放浪,他不羈,他在毫無意識的時候見證了青春的短暫存在後義無反顧地離去。此般情感,是你我他,是任何一人都能體會並有所感觸的。

如果你在書裏讀到了荒誕,那是因為生活本身如此。

如果你在書裏讀到了蒼涼,那是因為生活本身如此。

如果你能寬容我在文字裏的軟弱的放肆,我會感激,亦會銘記。

張旭輝

2006年7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