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力還有四個成長階段
前文提到,決定好前進的方向,做好覺悟走上“自立”和“自律”的職業人生是領導力的第一步。這個加強“自立”和“自律”的過程,正是領導力成長的第一階段,被稱為“self -leadership(自我領導力)”階段。以此為起點,領導力還有另外四個發展階段。
自我領導的下一個階段,是“one -to -one leadership(一對一的領導力)”。這是一個上司帶領一個部下,一個領導者帶領一個追隨者一起向著目標奮鬥的情況。領導者雖已做好了不斷攀爬的準備,然而追隨者還尚未找到自己的“山”。這時,領導者的使命就是盡可能為還沒有找到方向的追隨者創造更多“下激流”的機會,幫助他尋找自己的“山”或是在其身旁給予支持。這是領導者與追隨者之間構築信賴關係的關鍵階段。
第三個階段叫做“team leadership(團隊領導力)”。這時主管的主要責任就是整合團隊,為創造更好的團隊成績而擔起責任。
在這個階段,領導不僅需要跟每個部下構築信賴關係,還要明確整個團隊的目標和遠景,並為達到這個目標進行工作分配和權限移交,進一步提高部下們的工作熱情與工作能力。
接下來的第四階段是“organization leadership(組織領導力)”。在這個階段,領導者身周的追隨者非常之多,一些看不見的組織或集團也完成定形。隻靠領導者和追隨者個人對個人的信賴關係,已經很難統帥好一個集團。
在這時,組織或集團相對於客戶、社會的存在意義(使命)就會成為指引該集團組織的原動力。領導者代表一個組織集團,要明確包括這個使命在內的團隊遠景、具體目標等來給組織集團帶來向心力。另外,人數眾多的組織集團會受“慣性法則”影響,難免反應遲緩。領導者要實現使命、遠景和目標就必須積極推進組織變革,不斷推動追隨者。
最終階段則是“society leadership(社會領導力)”。這個階段的領導力將焦點投注在為整個社會作貢獻上。
雖說改變社會,但領導者依存的並非是身份頭銜的強製力,而是創造美好世界的遠大理想。一個領導者所向往的美好未來會使眾多追隨者產生共鳴,從而得以發揮強勁的領導力。
而在理想一點點變成現實的過程中,領導者自身也會越來越有活力。領導者展現的美好理想會給整個社會注入生氣,而社會的活力又能促進領導者更有活力,就會形成一個良性循環。
印度獨立的奠基人甘地也曾是個正義感強烈的普通青年律師。在南非受到歧視對待後,甘地切實地感受到了祖國印度處於英國殖民支配下的嚴峻問題,於是找到了自己的“山”——實現一個超越民族、宗教的,平等而和平的世界。
甘地定下目標後,一些受其理想感染並產生共鳴的人們聚集到他身邊。甘地則向他們每一個人都描繪自己目標中的理想國。
隨後,甘地與同誌們開始在整個印度宣傳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甘地於是成為這個組織產生向心力的“核”。通過宣揚理想的全國之旅,領導者甘地與其追隨者之間產生了強韌的信賴關係。
終於,支持甘地思想的集團逐漸增多,成為了印度國內的一股強大的政治勢力。然而具有一定政治影響力之後,就產生了另一股勢力,他們認為為了獲得“平等”,不應該固執堅持“和平”手段。是用暴力獲取和平,還是將非暴力堅持到底?組織內部的意見產生了分歧。
因為甘地堅定地支持非暴力運動,終於在避免內戰的情況下實現了印度的獨立。雖然甘地“統一印度全境”的理想並沒有完全實現,然而對於“實現超越民族、宗教的,平等而和平的世界”這個目標,他在印度走出了一大步。
隻有靠學習才能成長
在“上高山”階段之前,相信很多人都是一邊學習工作的專業知識和商務基本技能一邊走來的。當上主管以後,我們也不能停止學習的腳步。
在攀爬目標高峰的時候,我們也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障礙和困難。通過自己思考應對之策,又或是依靠同伴的幫助,也許可以克服掉這些困難。然而若總是停留在昨天的水平上,就不可能不斷克服新的艱難局麵。在積累登山經驗的過程中,我們要注意學習掌握突破難關的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