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前言(1 / 2)

之所以寫這本書,源於筆者在進行領導力培訓時遇到的一位學員。他說了這樣一段話:

“我是被人事逼著來上這個培訓班的,我本人寧可舍棄現在的工作也不願意當管理人員。所以我對領導力什麼的毫無興趣。而且領導力這種東西是別人教就能夠學得會的嗎?我的上司是非常優秀的領導者,我十分尊敬他,但我不認為我的上司是因為受哪個人的教導才變得如此優秀的。”

我相信這位學員說的這段話代表了眾多新任主管的心聲。筆者迄今為止在各種培訓、演講以及研討會上接觸了超過8000名企業主管,並幫助他們提高自身的領導力。在與眾多主管交流的過程中,筆者切身感受到,他們中的不少人都對自己是否能勝任主管一職抱有懷疑和不安。

根據世界知名的人力資源谘詢公司美國智睿谘詢有限公司(DDI)在2008年以商務人士為對象進行的調查顯示,世界各國平均有37%的人認為“包括自己在內的公司主管具備良好的領導力”,而這個數值在日本隻有4%。該公司也做過幾次同樣的調查,但日本的結果從未高過10%。就算除去日本人謙遜的因素,大部分的日本主管對自己的領導力缺乏自信已是不爭的事實。

近來的新任主管大多都是1994年到2002年間進入公司的“就業冰河期人”。這一代人親身經曆過求職難、結果主義、裁員等種種難關,逐漸對公司喪失信心,並時刻擔憂著自己的將來;另一方麵,為了能在嚴峻的環境中存活下來,他們不斷努力做出成績並得以升任主管。

在培訓中與這些人溝通時,筆者發現他們中的大多數對領導力存在認識誤區。他們認為主管“在工作上總是要比部下強”、“必須有很強的領導力”、“必須掌握領導力方麵的技巧和訣竅”等,苛求自己成為萬能的領導者,卻又因達不到這樣的目標而困擾不已。遠大的理想與現實狀況之間的鴻溝,使得他們逐漸喪失了自信。其中也有如前文所提的那位學員一樣,從此對主管一職避之不及,說自己“根本不想當領導,沒有打算成為領導者”。

很多人對於“領導力”這個東西抱有過大的期望,認為“領導者”等於“超人”,又因為自己達不到這個期望,就產生了“我不適合當領導”這種消極想法。因為當期待值過高時,人們就會傾向於放棄。

在書店陳列的關於領導力的書籍,大多是以一些著名企業家或擁有極高社會影響力的名人為範本。因此,其內容與大多數普通人所處的情況有太大的差距,讀者很難從中得到提高領導力的實際啟發。就算將林肯、德川家康、鬆下幸之助、本田宗一郎(日本“經營四聖”之一,本田汽車創始人。)等偉人搬出來,對大多數普通人來說他們還是遙不可及的,就像是讓剛開始打棒球的年輕人模仿鈴木一郎(效力於美國職業棒球大聯盟西雅圖水手隊,創下日本職業棒球單賽季最多安打等紀錄。)擊球一樣。

所以,筆者希望通過這本書幫助諸位讀者脫離關於領導力的認識誤區,獲得自信。特別想幫助那些新上任的年輕主管們,避免因為對自己要求過高而喪失信心。

領導力並非是為了回報誰的期待或是對他人施加影響而存在的。領導力是讓你可以通過獨立思考、判斷並行動,幫助你掌控自己的人生和職業的重要能力,它不是別人命令或要求就能產生的。也許有人為了得到周圍人或公司的認可,拚命掌握各種技巧和知識。然而即使變成一個能為他人所用的“好用的人”,自身的領導力也可能沒有長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