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把節是彝族的傳統節日,多在農曆六月二十四或二十五日舉行,為期三天。
關於火把節的由來,民間流傳著許多故事。其中一個是說,很早的時候,彝族地區有一個奴隸主總是迫害奴隸。奴隸們對他恨之入骨,最後決定反抗。但當奴隸們拿起棍棒鐮鋤和石頭攻打奴隸主設在山上的城堡時,卻發現那裏防守很嚴,根本攻不進去。後來奴隸們終於想到了一個好辦法。
一天晚上,奴隸們趕來一大群山羊,在每隻山羊的角上綁一束火把,讓羊群走在前麵,眾人手持火把跟在後頭。奴隸主看見一片火海,驚慌失措,奴隸們於是乘機攻入城堡,殺死了奴隸主。那一天正是農曆6月24日。為了慶祝和紀念這一勝利,從此以後,彝族人每年6月24日都要點起火把,久而久之,便形成了“火把節”。
另一個故事是說,很久以前,天上的一位大力神來到人間破壞人們的幸福生活。他的惡劣行為惹怒了人間的一位大力士。兩人相持不下,最後決定以摔跤來分勝負。他們整整摔了三天三夜還未分勝負。這時,人們便彈著三弦、吹著短笛,為地上的大力士呐喊助威,最後人間的大力士終於把天上的大力神打敗了,保衛了人們的幸福生活。
但這樣一來卻激怒了天王,天王放出了各種害蟲去糟蹋人們辛辛苦苦種出來的莊稼。然而,聰明的人們並不懼怕,他們砍來鬆枝,燃起一束束火把驅趕害蟲,結果天王放出的害蟲都被燒死了。由於這一天是6月24日,後人便把這一天定為了火把節。
火把節來臨之時,家家門前都要放一個火把,村口還要放一個高五、六米的大火把。吃完晚飯後,鑼聲、號聲一響,村裏的男女老幼皆彙集在廣場上,點燃火把,並用鬆香粉撲撒火把,頓時光焰衝天,歡呼聲此起彼伏。老人們舉杯暢飲,年輕人則圍著火把,敲鑼打鼓,燃放鞭炮。正如元代詩人文璋甫的詩所描繪的那樣:“雲披紅日怡含山,列炬參差競往還;萬朵蓮花開海市,一天星鬥下人間。”火把節要舉行三天,夜夜如此。此外,有的地方還會舉辦賽馬、鬥牛、摔跤、選美等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