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9章 走向戰場(3 / 3)

參加今這場戰役的西宋炮兵營多達9個,但是沒有一個能和朱興隆指揮的這個東宋炮兵營相比。

大炮的質量不行,彈藥的質量同樣也不好,炮兵的水平也差了一大截,就連拉炮的挽馬都不大夠勁兒。

西宋作為一個半封建的農業國家,能夠保持一批頗為優秀的騎兵和步兵,已經很不容易了。再要想維持一支能和東宋炮兵相提並論的炮兵,那根本就是做夢!

東宋可是工業革命後的國家,他們的炮兵是工業化的產物,和西宋的炮兵是存在代差的。

而在見識了西宋炮兵擁有的粗糙玩意兒後,朱興隆的眉頭就沒展開來過。

雖然西宋的炮兵營在編製上和東宋一樣,都擁有一個6斤長炮隊、一個6斤榴彈炮隊、一個4斤山炮隊、一個工兵隊、一個火箭炮排。

但是他們的6斤長炮,6斤榴彈炮,4斤山炮都是青銅鑄造的,非常笨重,看著好像是古董。在東宋這邊隻有博物館裏麵才能見到。朱興隆這一代,還有他爸爸朱世珍這兩代炮兵都沒在軍隊中見過青銅炮……

而西宋炮兵使用的炮彈和發射藥,更是糟糕透頂。

實心彈的表麵粗糙,而且普遍鑄造得偏——這樣容易塞進炮膛。

而開花彈看上去更加劣質,據十發裏麵有九發打出去是不會開花的……不會開花要來幹嘛?

至於霰彈並不是裝在筒狀的金屬彈殼裏麵的,而是用麻布包裹起來的一堆鉛彈。這種老掉牙的霰彈射程很近,打個一百步就差不多了,根本不可能有00步以上的射程。而一百步的距離都在敵方線膛槍射程內了!這樣的霰彈有什麼用?炮手都讓人打死了!

至於榴霰彈……西宋的炮兵軍官隻能表示:這是什麼東西?

更讓朱興隆受不了的是西宋的火藥,打起來黑煙滾滾的,如果戰場上沒風,打不了一會兒就把炮手的視線給遮住了。這種火藥的純度不夠,不能產生足夠的推力,再加上青銅炮膛處理的不夠光滑,和炮彈之間的遊隙太大,打起來漏氣。所以西宋各種火炮的射程,都比東宋、大周類似的火炮差了一大截。

這的情況讓朱興隆非常頭疼!

不過趙良將卻有解決的辦法,就是集中運用火炮。將10個炮兵營的180門大炮集中在主要突破方向上,以猛烈炮擊支援步兵、騎兵的衝擊。

同時還將炮兵觀瞄的任務交給朱興隆的東宋陸軍第三炮兵營。

……

此時,色微明。

號鼓之聲,此起彼伏。

一條條灰色的,藍色的洪流從兩宋聯軍的營地中湧出,成千上萬的士兵在軍官的帶領下,組成密集的行軍隊形,直接從各種的營地開赴戰場。前方已經有提前抵達的“槍大夫”在麥田和曠野中插上了一麵麵軍旗,指示出各營各隊前進的方向。

同時還有另外一些“槍大夫”則在麥田和草叢的掩護下摸到了薑家鎮附近的周軍陣線前方,用他們的線膛槍不停開火,騷擾同樣在列陣的周國共和軍。

西宋的遊騎兵也已經抵達戰場的邊緣,正在同共和軍的遊騎展開接觸戰。後者大多來自壩上草原或科爾沁草原,都是極其優秀的騎兵,而且還擁有一代代精心培育而來的津馬。並且每一名騎兵都裝備兩支了可以在馬背上發射的線膛槍——線膛槍的裝彈雖然很不方便,但是射程和精準度上的優勢,還是可以讓這些周國的遊騎兵變得非常致命。

就在此起彼伏的槍聲響起的時候,趙良將已經穿戴整齊,走出了自己的中軍大帳。這位須發花白,容色堅毅,目光中透著殺氣的西宋名將,今將第61次走向戰場。

而他的對手,則是第一次走上戰場的武元鎮。

如果他能在薑家鎮外擊潰武元鎮的五萬大軍,就能在一到兩後擊敗郾城方向的另外五萬周軍。

隨後,他就能率部衝向大宋故都開封府,在那裏有一件可以迫使大周共和國求和的秘密武器!

決定華夏三雄命運的時刻,馬上就要到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