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5章 有一種危機叫過剩(2 / 3)

這種投票習慣也就讓義勇派在大周政壇上漸漸崛起,到了共和0年大選的時候,義勇派的家主武元龍更是在三省公民和義久派家主武世傑控製的為公黨的支持下,成功登頂,替武氏家族再一次奪回了元首大位。

可是在武元龍就任元首的三年之後,大周共和國就遇上了一場由於生產過剩而引發的危機。

而在武元龍第一個任期的最後一年,經濟危機非但沒有緩解的跡象,反而愈演愈烈。

原本能為大周本土的經濟增長帶來一點動力的美洲大開發和大蒙古戰爭,在那已經開始熄火。歐洲、西域又爆發了勞什子黑死病!對大周商品的需求大幅下降……

再這樣發展下去,武元龍隻怕沒有第二個任期可以幹了。

而且他還會成為大周共和國二百多年曆史上最差的元首。

就在武元龍對經濟問題束手無策的時候,他在政治上的兩位盟友,義久派的老大武世傑和國務卿(當然政府總理)蘇君萬(蘇邁的後裔)給出了個把他嚇出一身冷汗的險招——發動一場吞並東宋本土的戰爭!

武元龍雖然是軍人出身,在陸軍中當到少將。但他卻是個和平軍人,一輩子都沒打過仗,也沒想過會由自己來領導一場統一華夏的戰爭。

可是隨著生產過剩危機的愈演愈烈,原本廣泛存在的“華夏優先”和“對東宋友善”的民意基礎,也發生了嚴重的動搖。

畢竟東宋國內也和大周一樣,發生了一場工業革命!

工業革命同樣加強了東宋產品的競爭力和產量。所以東宋現在已經變成了大周的競爭對手,還有什麼比競爭對手更讓大周的資本家們憎恨的呢?

大周的工業品應該獨享美洲市場啊!

不,不止美洲,連歐洲、西域和竺的市場,也應該屬於大周……華夏優先什麼的,看來是個錯誤!

實際上,由武國誠在一百餘年前提出的“華夏優先”政策是一種很精明的算計。一方麵這個政策有助於培養東宋、西宋國內的親周派;另一方麵,這個政策又能和東宋爭奪人口資源。

在中世紀,人口可是非常寶貴的資源啊!

因為大周共和國向兩宋單方麵開放了美洲殖民地,歡迎兩宋漢人去美洲定居,並且給予和周人一樣的待遇。

所以在過去的二百年間,有大量的東宋民眾移居到了美洲和日本三省——因為日本三省是通往美洲的咽喉,所以東宋移民和商人也是通過日本去美洲的,其中的一部分就定居在日本了。

換句話,通過“華夏優先”政策,大周共和國成功吸引到了大量的東宋人口,並且加快了美洲開發的速度。

現在大周的人口可以和兩宋總和持平,和長期堅持“華夏優先”政策是分不開的。

雖然“華夏優先”並沒有讓兩宋國內出現多少統一派,但是卻讓大周共和國的國力壓倒了兩宋。而且還讓東宋換上了“鳥糞依賴症”。

一旦失去了美洲鳥糞的供應,東宋國內的危機隻怕會大大加劇,從而失去抵抗大周進攻的實力。

另外,由於遼闊而且富庶的美洲殖民地的存在,大周共和國在過去00年間,必須不遺餘力的發展自己的海上力量。

到了現在,大周海軍的優勢仍然非常明顯。無論是戰艦的數量、噸位、火力,相對東宋都有明顯的優勢。

所以在切斷東宋的鳥糞供應之後,大周共和國還可以利用海軍封鎖東宋的貿易航線。迫使東宋的工業品因為無法外運,退出國際市場。

在武世傑、蘇君萬,還有大周海軍部長(大周海軍非常強大,以至於擁有了和兵部平級的海軍部)黃道安上將的勸下,武元龍終於動了心,接受了他們提出的戰爭方案。並且在他們的支持下,再次連任。

其實這個方案其實已經準備了許多年,早在蘇君萬和武世傑擔任大周陸海軍都機宜的時候,就開始秘密策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