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2章 讓大汗先走(3 / 3)

而蒙古騎兵又穿著擦得很亮的板甲,可以在夜間反射月光,非常拉風,結果就成了宋軍神槍手的活靶子,被接二連三地打死!

這下蒙古騎兵們也扛不住了,亂紛紛的後退。

騎兵一退,本來已經後退的宋軍步兵又嗷嗷叫著翻身殺上來了——現在是割腦袋搶功勞的時候啊!

宋軍的步兵一反撲,蒙古人軍隊就有點要崩潰的樣子了。

拖雷這下沉不住氣了,現在可是大晚上,蒙古大軍主力又在撤退,如果殿軍崩潰,是很容易由撤退變崩潰的。

而蒙古的二十萬大軍現在又遠離自己的後勤基地,完全靠攜帶的大批牛羊提供補給。一旦崩潰,就有可能喪失所攜帶的牛群、羊群。這將意味著二十萬大軍必須在沒有補給的情況下走完1000多裏,回到察赤附近!

這會是一場斷送大蒙古國國運的災難!

在災難即將發生的情況下,拖雷也顧不得危險了,立即下令自己的親衛千人隊全體下馬,組成兩列橫隊,使用火繩槍進行射擊。

現在的蒙古人雖然還精通騎射,但是他們下馬作戰的時候卻不會使用弓箭,而是使用輕型滑膛槍進行射擊。

之所以這樣,主要是因為西宋軍的披甲率很高,而且甲胄質量也很不錯——西宋現在是老爺當兵,無論是打靶取士取出來的神槍手,還是父父子子傳下來的軍戶地主,都是地主老爺。而且西宋朝廷還鼓勵他們自備武器和甲胄(朝廷可以省錢了)。老爺們為了提高在戰場上的活命概率,當然要給自己弄最好的裝備了。而且裝備也是財產,可以傳子傳孫的,多花點錢也值得。

所以西宋的冶金行業雖然遠比不上大周和東宋,但是西宋民間鐵匠打精心打造的板甲卻比大周、東宋的量產貨差不了多少。

而且西宋、東宋、大周三國處在一個文化圈子裏麵,所以東宋、大周的冶金技術總會通過各種渠道流向西宋。

因此西宋的民間鐵匠現在也掌握了坩堝煉鐵法,也會去渣和滲碳,隻是生產規模很,成本相對很高,不具備市場競爭的優勢。

但是為少數老爺生產甲胄和精品滑膛槍是沒有什麼問題的。

作為西宋老爺兵的敵人,蒙古人當然也不是傻瓜,不會傻乎乎的用弓箭去和滑膛槍對射。

弓箭戰勝滑膛槍什麼的……嗬嗬,那是完全沒有考慮板甲的防護能力和滑膛槍中的精品——並不是所有的滑膛槍都隻有幾十米的有效射程!

重型滑膛槍和輕型滑膛槍中的精品,都可以擁有100米以上的有效射程。

在曆史上西方“排隊槍斃”的時代,打冷槍的散兵和輕步兵一直是存在的。

而如今西宋的打靶取士,更是成為了培養狙擊手的土壤。

所以用弓箭對付西宋的神槍手,根本就是送死!

蒙古人的排槍射擊果然奏效了,因為戰場上大部分的宋軍並沒有攜帶火槍,無法和打排槍的蒙古人對抗。隻得停止追擊,退到了對方火槍的射程之外。

可是那些打靶取士出身的神槍手卻被蒙古人的火槍隊吸引來了,用鬆散的隊形在遠距離上和蒙古人對射。又過了一段時間,找回了火槍的一部分宋軍步兵也趕回了戰場,參加到遠距離的火槍對射之中。而拖雷也重整了一部分退下來的怯薛軍,讓他們拿著火槍再上戰場。

於是戰場上劈裏啪啦的打得非常熱鬧,不過傷亡卻沒打出多少。

畢竟雙方的距離很遠,色又暗,不過是聽個響罷了。

但是隨著色漸漸放亮,亦列堡附近草原和麥田的大火完全熄滅,戰場上的能見度也足以讓火槍手們看清遠處的目標了。

於是槍法比較好的西宋軍明顯占據了上風,蒙古人這邊的損失開始增大。

看到這個情況,拖雷隻得硬著頭皮下令部隊向前,想要靠近對手開火。而他本人,也不得不跟著火槍手們一起前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