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6章 統一之路(3 / 3)

實際上,另一種適合長途海運回大周和東宋的貿易品,要等到50多年後才會被發現。而這件貿易品,最終成為了東宋合眾國崩潰的導火索……它就是鳥糞!

武國浩接著對北美合眾國的大統領:“我們預計蒙古戰爭將會持續數十年,歐洲、西域、北非,甚至竺都將卷入其中。對於兵器的需求將會是大量的和長期的!而兵器的利潤率極高,如果加上合眾國政府發放的津貼,就能讓開設在新嶽州等地的工廠可以支付足以吸引到數萬移民的工錢。而手工業移民大量聚集在新嶽州後,農業、伐木業、采礦業以及其他各種各樣的行業都會被帶動起來。也許我們會在遼闊的東部發現新的金礦、銀礦和銅礦,到時候就能吸引更多的移民到來了。”

武國華吸了口氣,“得不錯……但是往東部去的路很難走啊!從新華府出發,走上幾個月都到不了新嶽州啊!”

現在可沒有橫穿北美大陸的鐵路,而且未來三四百年中大概都不會有。

所以未來的北美大開發,依然要依靠水運。可是“巴拿馬運河”,在可以預見的年代中,同樣無力開鑿。所以從北美西海岸前往東海岸的大宗貨物運輸,一般都是繞過南美大陸進行的。

“用不著走,”武國浩早就有了主張,他笑道,“移民可以做船去東部。”

“坐船?繞過南美大陸?”武國華搖搖頭,“不行啊,沿著南美大陸西岸南下是逆風為主,船開得很慢,真要繞行起碼半年……運一個人得花多少錢?少去幾個沒有問題,真要成千上萬,可就要虧本了。另外,坐船是要死人的!”

物資繞行南美大陸沒有什麼,畢竟它們不需要吃吃喝喝,也不會生病。可是人員就不行了,坐船在海上繞幾個月,成本是很高的。

所以想要開發北美東部,首先要克服的就是人員運輸成本高昂的問題。

武國浩必須要找出一條可以用較低的成本,將大量的漢人運往北美東海岸的通道。

“不必從南美大陸繞道,”武國浩道,“可以從北美合眾國那邊的八國之地通過……大約七八百裏就能抵達殷商海的港口,再換乘商船北上新嶽州即可。”

所謂八國之地,就是中美洲一帶,有八個蕭姓的自治領分割了占有了這片狹長之地。另外,大周共和國也在中美洲設置了幾個直轄的據點。

和空曠的北美合眾國相比,中美洲的八國之地就顯得比較繁榮了。人口數量較多,農業和手工業也比較發達。不過那裏的漢人(華夏人)並不占多數,多數居民是中美洲當地的殷人。

殷人據是從中原東渡而來的殷商先民的後裔……不過來到美洲的大周學者卻沒有發現任何可以證明他們是殷商後裔的證據。

倒是證明他們和殷商先民無關的證據很有一些!

這些殷人的技術太過落後,沒有青銅器,沒有弓箭,甚至連輪子都沒有。他們的技術比兩千多年前的殷商可落後多了,怎麼可能是殷人的後裔?

不過這些研究都得不到大周官方的承認。大周官方和中美洲八國,都將中美洲的土著居民定義為“殷人”,還強迫他們學習漢語,遵守漢人的風俗,信奉理教,使用“殷”和“商”作為自己的姓氏。

而這種行為,又引起了許多不必要的對抗。在過去的七八十年中,殷人聚居的八國之地就一直動蕩不安。

而殷人的數量,也因為戰爭和疫病而大幅減少。

不過再怎麼減少,八國之地殷人的基數在那兒擺著,不像北麵的北美合眾國領地內殷人那麼稀少。所以如今仍然有數百萬殷人生活在八個自治領的土地上。

所以當武國浩乘坐的大帆船,抵達隸屬於大周共和國美洲總督府管轄的白銀港的時候。他看到的是一個相當繁華的,土著和漢人雜居的,還有那麼一點雜亂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