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他話的聲音都有點顫抖了,“趙佶宣布禦駕親征了!”
“哼!”耶律延禧卻是冷冷一哼,“他來的正好!也免得我契丹大軍辛辛苦苦去趟開封府了,便在河北將其生擒!”
“不是河北,而是燕地!”蕭保先道,“邸報上,趙佶宣布要親征析津府了,還將界州升格為津府,作為他北伐駐蹕之地……”
“什麼!?”耶律延禧這下也臉色蒼白,額頭冷汗直冒了。
如果除了一條冬季將會冰封的黃河就無險可守的開封府是大宋的死穴,那麼現在已經被宋軍兵臨城下的析津府就是大遼的死穴了。
開封府如果丟了,大宋還不一定會滅亡。可析津府一旦丟了,大遼可就是在劫難逃了。
所以耶律延禧腦海中馬上就升起了回師析津府的念頭,但是隨即又壓了下去。
因為回師析津府就必須攻打河間大營!
要不然堂堂大遼子帶著那麼多軍隊,卻對一座就在自家皇宮外麵不遠的宋軍的營寨視而不見,燕地豪強會怎麼想?大遼子那麼窩囊,是不是另投明主了?
可是河間大營能打得下來嗎?鍾傅憑著一萬多弱兵和草草構築的營寨,都讓耶律延禧的八萬大軍損失慘重。現在換成築城高手武好古花了那麼長時間精心構築的河間大營,得死多少人才能打下來?
當然,更有可能死了很多人,最後也沒打下河間大營。到時候趙佶禦駕一到,燕地豪強還不得望風歸附?
“陛下,宋主要禦駕親征了,咱們是不是……”
蕭保先一邊將邸報交給耶律延禧,一邊聲提著建議。他本想建議耶律延禧回師析津府的,可是話到嘴邊,又覺得不妥,所以生生的卡住了。
耶律延禧又看了一眼正在慢悠悠難行的宋國綱船,咬咬牙道:“沿著黃河南下衡水,而後再沿葫蘆河西下,在新河鎮渡葫蘆河,沿黃河西河道繼續南下!”
葫蘆河是北流黃河的一條支流,上遊發源於太行山區,其下遊有一段又連接著北流黃河的兩條河道——北流黃河大名府界內的淺口鎮分成了東西兩河,其中東河是主幹,西河則注入了葫蘆河,然後再和東河彙合於冀州的衡水縣境內。
耶律延禧狠狠咬牙,“朕將在黃河封凍前兵臨宋國的開德府界,待大河冰封,就直下開封府!
另外,傳令草原,調集南王府、北王府、乙室王府三路大軍各一萬正兵南下,限五十日內至定州聽命!”
所謂的南王府、北王府和乙室王府也和奚王府一樣,都是管理契丹部族的衙門,直屬契丹朝廷。由三大王府所提供的部族兵,也是契丹這幾十年來最為強大的武力。不過這些部族也因為契丹人的“宮衛製”被嚴重削弱,現在三大王府,最多隻能出動三萬餘名正兵了。
……
武好古這邊,此時正在忙著一大堆事兒。不知道是冥冥之中的定數還是別的什麼緣故,運營了十餘年的界河商市,現在要正式改名為津市了!
而剛剛才成立,連地盤都沒有和滄州方麵劃分妥當的界州,現在也成了津府。
而且這個津府的防備,還不是屬於高陽關路或是海路市舶製置司管轄的,而是屬於新成立的燕山路經略安撫使司管轄。
也就是,津府現在是燕山路的首府了。宋朝的慣例,一路首府都是這一路中最大最繁華的城市。
另外,為了凸顯出津府的地位和趙佶北伐燕雲的決心。津府下轄除了津市和界河縣(津府的知府衙門駐在界河縣)之外,還增加了一個武清縣!
而第一任判津府事,不用,當然就是身兼燕山路帥司的武好古了。
津府是燕山路的首府,根據宋朝的慣例,知府自然由帥司兼任。
同時,武好古的燕山路都部署也變成了正式的燕山路經略安撫使,而且還加了一個行宮都總管的差遣在身,以表明大宋子將要駐蹕津府。
而海路市舶製置使的差遣暫時也沒有拿掉,當然也沒人敢接……去遼國搶糧00萬石,想想都叫人害怕啊!
總之,一大堆的政務、軍務,全都壓在了武好古的肩上,此外還得忙著應付趙佶給他派來的經製軍務的楊戩和通判津府的王黼。真是忙得有點不可開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