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之兄,李伯紀怎麼沒有回雲台山?”
在雲台學宮的藏書樓,現任的提舉京東商市公事蘇適和紀憶寒暄了幾句,就問起了李綱的去向。
蘇適也是昨才回到海州的,紀憶抵達海州的時候,他正在板橋商市視察——板橋商市在密州,差不多就是後世青島的地方,也屬於京東市舶司管轄。在幾年前買撲給了以海州吳家為首的商團經營。不過經營的不好,生意都被海州商市搶光了,吳家沒有賺到什麼,所以就想退出,把資源集中到南心島商市去。
蘇適親自跑去板橋商市,就是和吳家的新任家主吳延昭商量由界河商市商會入股板橋商市之事的。
商量了一半,就得知紀憶已經回到了海州。於是立即乘坐快船返回。回到鬱州島後,卻聽雲台學宮司業呂好問言及李綱和墨娘子都沒有返回,而是留在了秀州的紀家莊園,因此才有一問。
“紀伯兄和墨娘子準備在秀州翻譯拉丁文、希臘文版的西學書籍。”紀憶笑道,“去了趟西方,某才知道這西人之學,同樣是博大精深的……他們的典籍,也是浩如煙海。想要全部翻譯成漢語,隻怕得耗費多年的經曆。所以李伯紀和墨娘子還準備在秀州開設一所拉丁語、希臘語學校,招收一批學生,將來好一起翻譯研究那些典籍。”
“原來如此。”蘇適又看了看呂好問。
呂好問笑道:“這樣也好,咱們雲台學宮這邊,現在有了宛家兩父子,還有亞海姆先生,所以可以開設一個教授大食語言的學院,負責翻譯大食語言寫成的典籍。”
這個時候誰也沒有想到,似乎是無意間的安排,最後會造成實證學派的分裂和上海文理學宮的誕生——又是一所千年大學啦!而且是中國南方曆史最悠久的大學,同時也是儒家理性派的搖籃。
而北方的兩所雲台學宮,則是儒學實證派的聖地。
從雲台學宮中分離出來的博士團,則漸漸演化成了儒家理派。
而墨娘子在秀州翻譯拉丁文、希臘文典籍時寫成的一本名叫《理問答》的冊子,後來也成為了理派從學派漸漸演變為教派的理論基礎。
另外,理學後來也從西方的哲學、宗教經典中吸收了許多養分。逐漸建立起了一個足可以自圓其的哲學體係,將人合一的理論,闡述得相當圓滿。
也就是,實證派、理性派、理派和理學派,都從紀憶帶回的大批西方哲學、科學經典中吸收到了必要的養分,成長為了儒學的四個主流派別。
不過紀憶這個時候也沒有想到他從西方帶回來的這些經典對於中華的儒學又多麼重要,因為和他從西方帶回來的黃金相比,那一堆羊皮書籍看上去實在有點不起眼了。
“仲南兄,”紀憶沒有再和蘇適討論李綱滯留在秀州的事情,而是話鋒一轉,起了給趙佶上尊號的事兒,“這次和某一起來的有羅馬教廷、羅馬國、威尼斯共和國……”
“等等,什麼國?”蘇適聽到一個有點熟悉的名詞。
“共和國!”紀憶。
“什麼意思?”蘇適皺眉問。
“就是……沒有君王,由議事會推舉的總督治理的城邦之國。”
“聽著有點像界河商市啊!”呂好問插話道。
“何止有點,根本就是差不多嘛!”
“界河商市上麵還是有官家的。”蘇適提醒道。
“威尼斯共和國上麵也有啊,”紀憶笑道,“他們上麵是羅馬國……而且這個威尼斯共和國也是工商立國,也有一支稱霸西方地中海的艦隊!他們的議事會也被稱為商人會。”
“怎麼還有這樣的國……”
“終有點不妥啊!”
蘇適和呂好問的官場嗅覺還是敏感的,兩人都意識到了這個威尼斯共和國很容易讓人產生不好的聯想!
“不妥之事還有一件,”紀憶苦苦一笑,“各國的貢品太厚了!”
“貢品太厚?”蘇適問,“有多厚?”
“很厚,很厚……”紀憶道,“大概有四船金銀。”
“多少?”蘇適懷疑自己的耳朵出了毛病。
“四船!”
“金銀用船來稱量的嗎?”
紀憶苦笑道:“都是大食國、注輦國、波羅國和三佛齊國的貢品,我又不好讓人去過稱,不就隻能幾船幾船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