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漸漸亮了起來,浩亹河兩岸,河穀當中,雨霧彌漫,對麵數十步之外就難以分辨。雨勢雖然比昨晚最盛的時候了一點,可仍然是淅淅瀝瀝的落個不住。現在已經是孟秋時節了,秋雨如油,澆得浩亹河兩岸的山路濕滑到了極處。
高永年帶著一千五百騎,隻是牽著馬一步步的在山道當中走著。大家都是渾身濕透,但還是冒雨前行。高永年走在隊伍的前方,步履穩健,隻是警惕的四下打量。
現在已經是七月初六了。高永年是三前從古骨龍城附近的宋軍大營出發,在當晚留下500騎設伏斷後,其餘的1500騎就一路跟隨著高永年西進,向仁多泉城靠近。
他們的目標當然不是仁多一門的巢穴仁多泉城了,1500輕騎是無論如何都不可能奪取這座城池的。高永年的目標,是七前從古骨龍城出發的擁有一兩萬人的溫氏蕃人部族。
一兩萬人的部族在河湟一帶算是不大不,如果這算成“帳”,大約就是兩三千的樣子。按照一帳出一兵計算,能拿出000人就是極限了。
不過古骨龍城溫氏部族現在肯定沒有000能戰的兵力了,因為他們也派人參加了多羅巴的軍隊,在巴金城、瓦吹城、隴朱黑城、驢馬坡、鞏藏嶺等戰場上消耗殆盡了。
另外,為了遮護仁多保忠的大軍。溫家還努力派出輕騎,在浩亹河以西布防,結果大多被高俅的騎士割了腦袋去換房子了……
經過了這兩次減員後,古骨龍城溫氏部落的壯士,隻剩下了不到1000人,根本不值一提了。
雖然族長溫阿吳征召了族中的老幼男子,依舊湊起了000名戰士。不過他並沒有多餘的裝備和馬匹去武裝新征集起來的戰士。畢竟古骨龍城溫氏部族並不富裕,而且仁多保忠為了自己的軍隊能有更多的馬匹,奪走了溫家的大部分堪用的走馬、戰馬。現在溫家新征召起來的戰士,隻有軟弓和劣質的刀矛,而且自身的武藝和體力也不行,戰鬥力幾乎為零!
不過還好,仁多統軍並沒有拋棄溫氏部族,把他們扔在古骨龍城自生自滅,而是讓他們先一步離開古骨龍城,前往仁多泉城。
雖然自家的部族到了仁多泉城後多半不會有什麼好下場,不定會淪為仁多家族的奴仆,不過溫阿吳並不在乎。他這個族長,早就被窮困衰落,毫無希望的部族給拖累得有點煩了。
隻要仁多保忠能給他安排大白高國的官職,讓他去繁華的城市生活,他就請願交出自家的一萬幾千口人……
不過想要達成這個理想也不是那麼容易的,因為從古骨龍城通往仁多泉城的00裏山路實在不大好走。而且溫氏部族不僅拖家帶口,還帶著許多壇壇罐罐,還有活命的糧食。無論他這個族長怎麼催促,一也就走個二三十裏。七下來,走了不過一百七五十裏。至少還要七,才能趕到仁多泉城。
也不知道古骨龍城那邊怎麼樣了?
騎在一匹矮馬上緩緩而行的溫阿吳,這個時候腦子裏麵想到的都是古骨龍城那邊的情況……也不知道仁多保忠的軍隊和宋軍有沒有打起來?如果打起來的話,也不知道誰勝誰負?
“大族長!有一隊人馬在河對岸!”
不知道是誰忽然喊了一嗓子,打斷了溫阿吳的思緒。他連忙扭頭向浩亹河對岸望去,什麼都沒有看見。
在哪兒呢?
“後麵!在後麵……”
溫阿吳連忙往後看去,果然在蒙蒙雨霧中有不少人牽著馬在走路。他們是誰啊?是大白高國的勇士嗎?
“阿寶,”溫阿吳喊道,“帶幾個人找個淺灘過河去看看。”
“好的!”
名叫阿寶的頭領應了一聲,馬上帶了幾個溫家的騎士,上了走馬,沿著浩亹河的河灘奔走了一會兒,就找到了一處淺灘,然後涉水過河到了東岸。
這幾個溫家的騎士也夠糊塗的,壓根沒想到來的很可能是宋人的騎兵,居然大搖大擺撞了上去,結果被一群凶神惡煞似的宋軍騎兵殺了兩個,其餘的三個包括溫阿寶自己都給活捉了,仿佛雞似的拎到了高永年跟前。
“問問他是怎麼過河的?”
高永年這時候也早就發現浩亹河逶迤前行的蕃人了。不過他一時找不到可以過河的淺灘,畢竟昨晚下了一場大雨,河水的水位見長!而且宋軍對浩亹河一帶的地形並不熟悉,不知道哪裏有可以涉渡的淺灘。他正準備派人去搜索,溫阿寶就自己送上門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