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序言(1 / 1)

如今,論述領導素養和領導藝術方麵的書籍越來越多。領導學是一門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學問,很多時候不是1加1等於2的。要談出智慧、談出機鋒、談出門道,讓人覺得靠譜、有趣和受益,並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因此,有沒有相關的實踐心得,論述的切入點抓得準不準,就顯得尤為重要。

作者從中國傳統文化視角,以人的身體器官和四肢及其功能為喻體,按照從“頭”到“腳”、從上到下的邏輯順序來論述現代領導者應當具備的領導素質、領導修養和領導藝術,非常富有創意,令人有渾然天成、耳目一新的感覺。

中國人擅長從已知事物推論未知事物的“類比思維”。在漢語裏,用於表示人體器官和四肢名稱的漢字,字義都非常豐富,其中很大一部分是“比喻義”或“引申義”。“頭”,喻指思維、思想;“眼”,喻指眼光、認知水平;“耳”,喻指傾聽、聽話;“心”,喻指情感;“胸”,喻指氣度、雅量;“膽”,喻指勇氣;“肩”,喻指責任、擔當;“手”,喻指手段、方法;“腳”,喻指根基、底氣等。古人喜歡用人體器官的功能來比喻領導工作:“手腕”來比喻“領導的方法或手段”;“駕馭”、“放牧”、“狩獵”等比喻領導者的統禦和治理;“翻手為雲、覆手為雨”形容人反複無常或慣於玩弄權術。確實,從人的身體及器官的功能出發,可以從中得到領導修身與領導藝術的啟示。

對於一個優秀的現代領導者來說,最佳的“身體狀態”,不僅體現在生理上,還應體現在綜合素質、領導能力和領導藝術上。具體來說,就是頭腦清、眼要明、耳要聰、口要利、心要平、胸要寬、肩要硬、膽要壯、腰要韌、臀要正、手要巧、腳要穩。這12個標準,既涵蓋對領導者修養、能力、思維、眼光、信念、胸懷、意誌、心態、品格等基本素質的要求,也涉及觀察、分析、決策、統禦、用人、溝通、協調、平衡、激勵等領導能力和領導藝術方麵的內容。如果領導者的“身體”能達到這些標準,品德就會更高尚,能力就會更出眾,素質就會更全麵,人格魅力就會超強,做人、做事、做官就有了堅實的基礎,工作就有底氣,事業就能興旺。

本書合時而著。作者先後在縣委、市政府、幹部學院、省政府機關工作多年,既為黨政領導搞過參謀服務工作,參與過領導工作的操作實施,還曾數年在幹部學院教研領導科學,在感性認識和理性思考上都有一定的積累。因此,在本書寫作過程中,堅持理論聯係實際,結合自身體驗來寫,以自己的手寫自己的心,提出獨到的觀點和看法,不作空泛的議論,將大道理化作小道理,有的放矢地闡述問題,力求言之有物,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努力增強本書的實用性、借鑒性和可操作性。

本書貴在出新。本書既能繼承中國傳統德治文化的精華元素,從人的身體器官及其功能的比喻義來論述修身養德和領導藝術;又注意吸收西方管理學、行為科學的最新成果,結合中國當前社會現實和幹部隊伍現狀,從領導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各種問題展開闡述,提出新理念,賦予新意義,力求視角獨特、選材新穎、不落俗套。

本書十分好讀。說理深入淺出,把複雜的東西講簡單了,把深奧的道理講明白了,將一些敏感的話題處理得恰到好處、微妙可人,讓人樂於接受。語言親切樸實、生動鮮活、簡練曉暢,同時名言警句、妙語慧言迭出,常有會心之得,掩卷而思,回味無窮,是一本可以“悅讀”的領導學。本書的部分篇章已經在報刊和網絡上發表。相信本書能給各級領導幹部和企事業單位管理者以啟示和借鑒。

吳黎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