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識印尼,我們看到的也許隻是海麵上星羅棋布的大大小小的翡翠般的綠色島嶼,領略到的隻是它的自然和純粹之美。然而作為一個國家,它的政治、經濟、教育等都為這個美麗的千島之國打上了專屬印尼的烙印。諸多特別之處,使其別有一番風情。
第一節熱帶寶島
印度尼西亞自然條件良好,氣候適宜,土壤肥沃,具有發展農業的天然優勢;它環境優美,民風獨特,旅遊業興盛;加之資源豐富,工商業發展迅速,印尼已躋身世界經濟大國之列,融入國際經濟發展的洪流。同其他國家相比,印尼的經濟發展有很多特別之處。
1.靠天吃飯的農業
印度尼西亞是一個農業國家,農業人口占全國總人口的一半以上。農業產值在國內生產總值中占很大比例,約為1/5。該國處於環太平洋火山帶上,火山爆發所噴發出的火山灰和熔岩,風化後成為富含鈣、氮、鎂和磷等礦物質的沃土,因此國內耕地幾乎不用施肥,各種農產品也能收獲豐富,印尼也因此被稱為“赤道玉帶”。
印度尼西亞全國共有耕地14.2萬平方公裏。當地降雨量充沛,土質肥沃,光照充足,宜於農耕。農產品主要有稻米、玉米、馬鈴薯、芋頭、豆類以及各種蔬菜、水果等。稻米一年可以收獲三次,插秧和收割往往同時進行。水果中,榴蓮被譽為“果王”,它具有特殊的氣味,深受印尼人的喜愛。山竹則被稱為“果後”。香蕉的品種不下60種,其中有大如牛角的“牛角蕉”,也有細若手指的“針蕉”。
經濟作物大多由國有和私營種植園經營。其中胡椒、木棉、金雞納霜的產量居世界首位。橡膠的產量僅次於馬來西亞,居世界第二位,在印尼出口產品中占很大比重,是外彙的重要來源之一。棕櫚油產量居世界第二位。此外,蔗糖、椰子、油棕、可可、咖啡、茶葉、煙草的產量也在世界占重要地位。
印尼的畜牧業也相當發達,除家庭飼養水牛、黃牛、馬、羊、豬、雞、鴨等家畜家禽外,全國各地均有規模較大的飼養場,東努沙登加拉地區有很多草原,是駿馬的產地之一。淡水魚養殖遍布印尼各地,所生產的名貴魚種金龍魚大量出口。
廣闊的海域給印尼提供了幾乎是取之不盡的海產資源,印尼出產的魚、蝦、蟹、海參等不僅品種多,而且肉質好,除供國內食用外,每年都大量出口。印尼沿海有許多水生動植物養殖場,每年出產大量海帶、牡蠣及珍珠。食鹽產量在世界上也占相當比重,在漫長的海岸線上到處都有規模不等的鹽場。
印尼植被茂密,其森林覆蓋率為65%,加裏曼丹島更高達70%以上,並盛產各種名貴木材。加裏曼丹和蘇門答臘的鐵木、努沙登加拉的檀木、蘇拉威西的烏木、爪哇的柚木等都是建築和製造家具的上等材料。此外,樹脂、竹子、草藥、樟腦、藤條等也是重要的林產品,其中藤條的產量尤為豐富,居世界首位。
印尼的石油屬輕型高品質原油,含硫量低,約為中東石油含硫量的7%。全國擁有油田麵積231萬平方公裏,其中35%為陸地油田,65%是海上油田。現已探明的石油蘊藏量約12.69億噸,占全球已探明總量的1.5%,為東南亞地區石油蘊藏量最多的國家。
印尼的石油開采業非常發達,現在它已經成為石油輸出國組織的重要成員國,也是東南亞地區最大的石油輸出國,主要輸往美國和日本,也供應東南亞各國及中國。此外,印尼境內天然氣的蘊藏量也非常豐富,已探明的儲量約有73億立方米,年產天然氣4900多萬立方米。
印尼煤礦分布很廣,是世界第九大煤炭生產國,也是東南亞最大的煤炭生產、消費和出口國。煤礦資源主要分布在蘇門答臘島和加裏曼丹島。蘇門答臘是國內最重要的采煤區,采掘量占全國80%以上。
其中,翁比林煤礦是國內儲量最大的礦山,由國有煤礦公司負責開采。武吉阿桑煤礦可以露天開采,產量高,成本低。如今,印尼的煤礦開采也已經引進外資,進行國際合作,對國內煤礦資源的開發產生了有益的影響。
印尼是世界第二大產錫國,境內錫礦蘊藏量約占全球錫礦總儲量的1/5,主要分布在蘇門答臘東海岸外的廖內群島,特別是邦加島、勿裏洞島和新格島。邦加島和勿裏洞島的錫產量占全國總產量的80%左右,有“錫島”的美稱。印度尼西亞的錫業主要由國營錫業公司經營,該公司可開采和加工錫礦砂。印尼生產的錫砂在國內提煉成錫錠後大部分出口到海外。從出口量來看,錫過去曾是印尼出口創彙最多的礦產品,現在有所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