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的植物種類繁多,長勢茂盛。在河穀、平原和海拔1500米以下的丘陵地帶,不僅生長著各種人工種植的穀類植物和果林,還覆蓋著大片鬱鬱蔥蔥的天然熱帶雨林。在雨林裏,各類植物形成層層疊疊的林帶,最上層由各種參天大樹組成,最底層則多為各類低矮的灌木和雜草,有的可達11層之多。雨林遮天蔽日,神秘莫測,是許多探險愛好者既向往又敬畏的地方。
印尼爪哇地區有一種高大、茂密的棕櫚樹,名叫阿蓮樹,這種樹在當地還有一個特別的名字,叫“妹妹的眼淚”樹,為什麼會有這樣稱呼呢?這背後有著一個動人的故事:曾經有一對兄妹,生於大富之家,手上本來擁有一筆父母留下來的豐厚遺產,但因為哥哥嗜賭成性,不久就把家產輸光了。更淒慘的是,哥哥為了翻本,竟然用美麗的妹妹作抵押,分別向兩個商人借賭本。
當然最後又輸得精光。當兩個商人同時到他們家裏搶人時,蒙在鼓裏的妹妹才知道真相。妹妹隻有一個,債主卻有兩個,怎麼辦?這時,妹妹說她有錢可以償還,於是她轉身走進房間,在房裏結束了自己如花的生命。妹妹雖然死了,眼淚卻仍然流個不停。更奇怪的是,在她墳旁長出了一棵高大的棕櫚樹,開花之後花梗處就會斷裂,流出異常香甜的汁液。於是人們便說這汁液是妹妹的淚水化成的。後來,哥哥把這些汁液收集起來,熬製成紅糖出售,不久就還清了欠債,並且逐漸富有起來。當然他再也不賭博了。
至於用阿蓮樹汁熬糖的方法,就是加進石膏粉,用文火熬,直到成為濃稠的糖漿,再倒入模子中冷卻,便可成為棕紅色的糖塊,就是俗稱的紅糖,也叫阿蓮糖。通常4公升的阿蓮樹汁,可以製出1千克阿蓮糖。
阿蓮樹不僅汁液可以製成紅糖,而且它渾身都是寶。自古以來,阿蓮樹一直在當地居民的生活中扮演著相當重要的角色。阿蓮樹從幼苗長到開第一穗花,大約需要七八年的時間。阿蓮樹抽穗開花以後,才能采集到阿蓮樹汁。采集阿蓮樹汁得用一根長竹竿做成的竹梯爬上樹,這根長竹竿上每隔60厘米會有一個砍出來的缺口,大小剛好可以把大腳趾伸進去。把竹竿斜架在樹幹上,人們就可以一級一級踩著缺口,爬到樹梢。
采集阿蓮樹汁時,先從花梗末端把花穗切掉,再把背上來的竹筒套在切口上,接取流出來的阿蓮樹汁。這種汁液本是阿蓮樹結果所需的營養液,味甘甜,可以生飲,當地人稱其為“尼拉水”。每棵阿蓮樹每天可采集四五公升的阿蓮樹汁。在采集過程中,通常每隔三四天阿蓮樹汁的產量會減少。初期,人們會使勁地把花梗搖上幾分鍾,用木槌打鼓般地敲打兩三分鍾,阿蓮樹經過這種“嚴刑拷打”之後,每天又可以有4公升左右的產量。到了後期,“嚴刑拷打”也不管用時,便改用火把炙烤花梗,如此一來,阿蓮樹汁的產量又可以恢複一段時間。就這樣,每天固定采集阿蓮樹汁,直到不論用搖、打、燒都擠不出汁液為止,為期約兩個月的采收期才宣告結束。通常這時候,阿蓮樹上的另一個花穗也差不多可以采集汁液了。
如果把阿蓮樹汁放置3天任其發酵,就會成為阿蓮酒。略微搖動阿蓮酒,會不斷有泡沫冒出,像啤酒沫一樣。由於當地人信仰回教,而回教徒是禁酒的,因此當地人很少喝阿蓮酒。但在蘇門答臘的非回教地區,阿蓮酒則很受歡迎。阿蓮酒放置兩三個星期後,又能成為上好的醋;印尼人做酸辣湯、酸醋魚時,阿蓮醋是必不可少的調料。
阿蓮樹開花時如果不采集阿蓮樹汁,就會結出成串的阿蓮子,熟了以後摘來吃,味道甘甜;阿蓮子再經過加工,就可以製成香甜的阿蓮蜜餞。
阿蓮樹的樹髓含有豐富的澱粉,可以製成阿蓮粉。阿蓮粉通常用來製糕餅或當飯吃,煮過之後,味道很像西穀米,是當地人的主食之一。長高後的阿蓮樹不容易采集阿蓮汁,這時就可以砍倒,掏取裏麵的澱粉。掏取之前,先要把樹幹鋸成一段一段的,並劈成若幹份,用機器把樹髓挖出來搗碎,然後浸入池中用腳去踩,使澱粉與纖維分離;最後,收集那些沉澱在水中的澱粉,經過過濾、漂白、曬幹、揉細,就可得到潔白的阿蓮粉。一棵10米高的阿蓮樹,可以掏洗出40-50千克的阿蓮粉,差不多是當地一個男人一年的主食。在印尼某些不適宜種植水稻的島嶼上,至今仍有許多土著部落以阿蓮粉為主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