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山傍水的印度是受神眷顧的國度。千百年來,無數的民族在神的指引下來到物產豐富的南亞一隅,在恒河與印度河兩岸創造了燦爛的印度文明,新老交替的城市如歲月長河中閃亮的珍珠點綴在蒼茫的大地之上。
第一節大象之國有乾坤
乘著季風的翅膀俯瞰印度,會為它多色的大地驚歎不已。白色的喜馬拉雅是印度人心中的女神,綠色的恒河平原是孕育生靈的母親。黃色的德幹高原蒼涼古樸。穿梭其間的無數生命千百年來各安天命,享受著上天賜予的美好家園。
印度位於亞洲南部,占據了印度半島的絕大部分,麵積約為298萬平方千米,從北到南全長3214千米,從東到西全長2993千米。是南亞次大陸最大的國家,也是世界第七大國。與孟加拉國、緬甸、中國、不丹、尼泊爾和巴基斯坦等國家接壤,與斯裏蘭卡和馬爾代夫等國隔海相望。一係列巍峨雄偉的山脈橫亙在半島的北部和西北部,南部瀕臨孟加拉灣、阿拉伯海和印度洋,海岸線長5560千米。
印度的國土略似一個倒置的三角形,也有的人將印度形象地比喻成一隻碩大的牛乳,並相應地將印度洋上的明珠斯裏蘭卡比作從這乳房流出的一滴乳汁。印度地貌呈現多樣化形態,地勢從北到南逐漸降低,主要由三部分組成:北部的喜馬拉雅山區,中央平原、恒河平原以及南部的德幹高原。
1.印度半島調色板
印度北部開闊,莽莽蒼蒼的喜馬拉雅山脈橫亙在中印之間,西北部的新都庫什山脈、蘇萊曼山脈形成一道無法逾越的天然屏障,把印度半島和歐亞大陸的其他地方隔開。喜馬拉雅山脈對印度的影響是深遠的,從印度方向看,喜馬拉雅山脈像是一彎碩大的新月,這些傲然聳立的山峰頂部由於終年白雪皚皚,自遠古以來就勾起南亞人民無限的遐想,成為神話和宗教的主題。印度教的主神之一濕婆和他的妻子雪山女神就居住在喜馬拉雅群山中的岡底斯山上。“喜馬拉雅”之名就來源於古印度梵語詞“hima(雪)”和“alaya(域)”。
印度河-恒河平原是一個大體呈東西走向的狹長地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衝積平原之一,其長度為2414千米,寬約為241-321千米,總麵積約為77萬平方千米,占印度總麵積的1/4。在這片肥沃的土地上,大約有40%的印度人口居住在這裏,使之成為世界上人口最為稠密的地區之一。
德幹高原位於印度南部。“德幹”在古印度梵語中是“南方”的意思。德幹高原麵積為160萬平方千米,占印度國土麵積的1/2以上。因受到水、風的侵蝕,平均海拔隻有300-1000米。德幹高原地勢東高西低,東西兩側都有高山環繞,東側高山麵臨孟加拉灣,稱為東高止山;西麵高山背靠阿拉伯海岸,稱西高止山。高原上的河流順勢東流,穿過東高止山,在孟加拉灣形成衝積平原。由於德幹高原處於低緯度地區,加上東、西高止山的阻隔,來自海洋的季風無法進入,高原內部終年高溫少雨,氣候幹燥。高原上的河流大都雨季泛濫成災,旱季則河床幹涸。因為自然條件比較惡劣,加上高山的阻隔,德幹高原經濟比較落後,政治上長期處於北方王朝的控製之下,文化上則自成一體,特征鮮明。
印度擁有世界上第三大沙漠區,主要集中在印度西北部的拉賈斯坦邦。塔爾沙漠是印度最大的沙漠,麵積為20萬平方千米。由於風化作用和洪水侵蝕,北部為沙礫沙漠,南部為岩石沙漠。這裏夏季酷熱,幹旱少雨,最高溫度可達51℃。
印度由於大部分國土處於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加上北部高山屏障阻擋南下的冷空氣,因此是世界上最熱的國家之一。但在喜馬拉雅山區年均氣溫隻有12℃-14℃,因此這裏成為印度的避暑勝地。在氣候上,印度屬於熱帶季風類型,主要受東北季風和西南季風影響。印度降雨量因地區不同有極大的差異。梅加拉亞邦的乞拉朋齊地區是世界上年平均降雨量最大的地區之一,可達1萬多毫米,而拉賈斯坦邦的塔爾沙漠年降水量經常隻有110毫米。
2.印度母親河:印度河與恒河
印度中部的印度河和恒河是印度的母親河,它們的地位如同中國的黃河、長江。在它們流經的區域形成肥沃的印度河-恒河平原,成為印度文明的搖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