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經營模式或者一個具體的企業有時候我們已經看到了它的致命缺陷,看到了它的悲劇結局,但因為它是慢慢死去的,死的過程中還保留著希望和幻想,所以始終留戀它、挽救它,為它付出心血,直到最後和它同歸於盡。
有個老板,是做建築裝修的。在接下一個工程後墊資200萬,不久由於開發商資金不到位,整個大樓工程停了,他也沒法進場了。為了收回這200萬,他花了3年時間,僅剩的50萬也全部耗完。最後不僅公司沒了,連自己的生活也成了問題,他這時才恍然大悟,失去的不僅是200萬和50萬,還有3年寶貴的時間,以及這3年中逝去的機會。
“如果早點抽身……”他後悔莫及。當時之所以抽不了身,是因為希望尚在,哪怕沒有希望,感情上也割舍不了,就像患絕症的病人,隻要還有一口氣,他本人和家屬們就舍棄不了,盡管每一個人都清楚最後的結果。
事物的發展,如果趨勢已經確立,人為的力量是很難改變的。很多注定將被淘汰的事情,卻仍有人深陷其中,不願拋棄,就在於這種慢性死亡的隱蔽性,也在於這種長年累月積澱起來的感情,使人難以自拔。
一個聰明的經商者,應牢牢地記住:對於那些注定要消失的東西,千萬不要留戀,應有壯士斷腕的決心,堅決脫身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