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滔滔不絕型客戶:傾聽為製勝之道(1 / 3)

滔滔不絕型客戶天生話多,就算是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他都會放大來說,不說出來就會不高興,甚至有些事物他並不了解也會憑空信口開河地大說一通,不管別人是否願意聽,自己嘴上痛快就行。

此時銷售人員不妨充當一個忠實的觀眾,讓他去說,等到他說累和說到高興為止,但是在聽的過程中需要把握好時機插入你對產品的介紹,想成功銷售產品,對他這類人需要學會順從和遷就,千萬不要想搶走他的話題,除非你根本不想銷售產品給他。

一、性格檔案

這種客戶的談話內容可分為兩類:一是對你及產品本身的駁斥與懷疑;二是自我吹噓,一有機會,他就會搶過話題,向你吹噓自己。

滔滔不絕型客戶十分健談,你提一個問題,他會回答十個問題的內容,好像你的每一句話都打開了一個泉眼,不停地湧出泉水。這種客戶性格活潑開朗,口才很好,喜歡同人打交道,而且不拘泥於形式。

這種客戶的談話內容可分為兩類:一是對你及產品本身的駁斥與懷疑,你說是優質產品,他說你沒有證據,你拿出獲得的國優、部優證明,他又說現在獎太多、太雜,沒有售後服務他嚴厲批評,有售後服務他說名存實亡,或說有售後服務就說明產品質量不可靠,你說是老品牌,他說已經跟不上時代,反正總是他的話最有理,而產品一無是處;二是自我吹噓,一有機會,他就會搶過話題,向你吹噓自己,言語給人以咄咄逼人的感覺。

心理分析:

1.尋求擊敗對方的滿足感。

這種客戶的心理就是喜歡在擊敗對方的過程中尋求滿足感。他將同你的談話看做是一場戰爭,如果最後把你打得落花流水、灰溜溜地離去,就如打了一劑興奮劑,滿心歡喜。

2.以暢所欲言為快樂。

喜歡一吐為快的客戶往往表現欲極強,凡事喜歡自作主張,不管別人是否還在講話,屢屢搶白。這種嚴重“嘮嘮叨叨”的客戶,心理承受能力較小。

3.借機來發泄心中的不滿。

事實上,越是提當年勇的人現在越不得誌。正是因為在現實中有很多不如意,所以借著這種機會來發泄心中的不滿,但是他本質上不是壞人,也知道自己這樣做不對,他也想對服務人員好一點。

二、案例分析

滔滔不絕型客戶有一個典型的特點,就是隻要談到他擅長或者感興趣的話題,他就會滔滔不絕起來,而滔滔不絕後他總是感覺找到了知己一般分外高興,這樣一來,談生意總是很容易成交。

案例1

有位編輯向一位名作家邀稿。那位作家一向以難於對付著稱,所以這位編輯在去他家之前,感到既緊張又膽怯。

開始並不成功,因為不論作家說什麼話,這位編輯都說“是,是”或者“可能是這樣的”而無法開口說明要求他寫稿的事。他隻好準備改天再來向他說明這件事,今天隨便聊聊天就結束這次拜訪。

突然間他腦中閃過一本雜誌刊載有關這位作家近況的文章,於是就對作家說:“先生,聽說你有篇作品被譯成英文在美國出版了,是嗎?”作家猛然傾身過來答:“是的。”“先生,你那種獨特的文體,用英語不知道能不能完全表達出來?”“我也正擔心這點。”

他們滔滔不絕地說著,氣氛逐漸變為輕鬆,最後作家竟答應為編輯寫稿子。

分析

這位不輕易應允的作家,為什麼會為了編輯一席話而改變了原來的態度呢?因為他認為這位編輯並不隻是來要求他寫稿,不僅讀過他的文章,對他的事情也十分了解,所以不能隨便地應付。讓對方以為自己對他的事非常清楚,就能像那位編輯一樣,在心理上占優勢。

這個案例說明滔滔不絕型客戶有一個典型的特點,就是隻要談到他擅長或者感興趣的話題,他就會滔滔不絕起來,而滔滔不絕後他總是感覺找到了知己一般分外高興,這樣一來,談生意總是很容易成交。

案例2

壽險推銷員小馬通過朋友介紹給一位年輕的建築師寄了一封信。那位建築師正在搞幾個重要項目,他的事務所是本城最有前景的機構之一。

那位年輕的建築師看了小馬的信,在會見小馬時,他優雅地表示說:“如果你信中所提到的就是為你們公司的保險作介紹,那麼我就絲毫不會感興趣。恰巧一個月前我已買了許多保險了。”

他的言談話語中帶著不可更改的意思,小馬感到此人很固執。可小馬還是十分希望更多地了解他,所以小馬提出了第一個問題。

“××先生,您什麼時候開始從事建築業生意的?”

小馬耐心地傾聽了建築師長達3個小時的回答。後來建築師的秘書拿來幾張支票讓他簽署,女秘書在離開時一言不發地上下打量了小馬一番。小馬隻是平靜地看著建築師。

在小馬離開建築師時,已經透徹地了解了他的希望、努力和事業。在後來的一次麵談中他對小馬說:“我簡直不知道為什麼要告訴你那麼多,你現在所知道的比任何人甚至比我妻子知道的還多。”

小馬相信那天建築師發現了以前所不了解的自我,他以前從未透徹地了解自己的內心世界。

小馬感謝建築師對自己的信任,告訴他自己在仔細考慮和研究他所說的一切。兩周後小馬搞出了一份保險計劃和兩份相關文件。那天正好是平安夜,小馬下午4點離開了公司,帶著給建築師的100萬元的保險合同,還有給副總裁的100萬元的保險合同以及給行政總監的25萬元的保險合同。

這是小馬和建築師成為摯友的開始,在後來的一年裏小馬和他之間的生意額達到了750萬元。

分析

在整個行銷中,我們未感覺到小馬在“賣保險”,也沒有看到他和客戶就具體的保險問題“唇槍舌劍”,然而小馬的客戶卻樂於接受他的保險。

事實上,讓對方給出答案比努力讓他們按照自己的思維方式去思考更有效。小馬正因為深諳這一點,才會站在對方的立場上提問,讓對方信服他的觀點。

小馬在提問時,很專業地做到提問時的兩項原則:

1.讓對方知道自己所想的。

2.問出對方的觀點後要表現出尊敬之意。

這些方法是簡便可行的,因此小馬收到了立竿見影的效果。立即印證了那句話:賣產品不如賣自己。將自己推銷給了客戶,賣出產品也將會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