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帝玄孫有二十三人,王莽就找出最小的玄孫劉嬰,讓他為嗣子。劉嬰是楚王劉囂的曾孫、廣戚侯劉顯的兒子,年僅兩歲。王莽借口說卜得吉兆,應立劉嬰為嗣子。群臣怎敢抗議,全體讚成。
泉陵侯劉慶上疏,說應讓安漢公攝政,效仿周公輔佐相成王的故例。此事還沒有定下來,謝囂上奏說在武功縣的井中撈上來一塊白石,上麵有“告安漢公莽為皇帝”八個字。謝囂是王莽薦舉的,於是就迎合王莽,捏造此事。王莽令王舜轉告太皇太後,太皇太後生氣地說:“這是欺人的話,不能照行!”王舜說:“事已至此,無可奈何。王莽也隻是攝政,鎮服天下,別無他意。”太皇太後不得已,隻好頒下了一道詔旨。
群臣接到詔書,認為安漢公應穿天子的衣服,出入用皇上的鑾輿,一切都如天子一般;祭祀時,應稱假皇帝,臣民稱他為攝皇帝,安漢公自稱予;如果朝見太皇太後、皇帝、皇後,仍自稱臣。這種不倫不類的禮儀呈上去後,竟然被批準了。
轉眼間已是正月,改元為居攝元年。王莽穿戴整齊,坐著鑾駕,前呼後擁,到南郊祭祀先帝。一直到晚春,才立宣帝的玄孫劉嬰為皇太子,稱為孺子。尊平帝的皇後為皇太後,命王舜為太傅左輔、甄豐為太阿右拂、甄邯為太保後承。這幾個特別的官名,都是王莽創造出來的。
才過一個月,安眾侯劉崇起兵討伐王莽。劉崇是長沙定王劉發[劉發:是景帝的兒子。]的第六代子孫,聽說王莽做了假皇帝,就與丞相張紹商議:“王莽必定會危及劉氏。天下人都知道王莽奸猾,沒有一個敢起兵,我應當為宗族倡義,號召天下,一同誅殺奸賊!”張紹很讚成,劉崇不顧利害,率部下一百多人,進攻宛城。宛城守兵有幾千人,劉崇及張紹寡不敵眾,都死在亂軍中。
劉崇的同族父輩劉嘉、張紹的堂弟張竦,未被殺死,害怕王莽追究,就上疏謝罪。王莽想籠絡人心,下詔赦免。張竦擅長做文章,又替劉嘉寫了一篇奏章,極力奉承王莽,並願殺死劉崇的宮室,垂誡世人。王莽看完奏折後異常歡喜,立即批準,還褒封劉嘉為率禮侯、張竦為淑禮侯。都中人替他們作歌:“想求封,無過張伯鬆﹔力戰鬥,不如巧為奏!”伯鬆便是張竦的字。群臣乘機上奏,說劉崇謀逆是因為安漢公的權力太輕,現在應給他重權,才可鎮撫天下。太皇太後一想,王莽已居攝政之職,還有何權可加?於是召來王舜等人詢問,王舜等人都說應除去臣字,朝見時也稱假皇帝。太皇太後已不能控製王莽,隻好由著他。
此時,東郡又有義兵崛起,為首的翟義是前丞相翟方進的兒子,他字文仲,為官正直。聽說王莽的種種要求後,知道他定會篡奪漢室江山,於是發兵起義。他有一個外甥叫陳豐,年僅十八歲,卻膽力雙全。翟義擔心陳豐一人不能濟事,又約東郡都尉劉宇、嚴鄉侯劉信、劉信的弟弟劉璜一同起事。然後招募郡中的勇士,準備出發,自稱大司馬柱天將軍,立劉信為天子。劉信是東平王劉雲的兒子,東平一案人人都知道他家的冤情,所以翟義將他立為天子,方便號召眾人。翟義又傳令郡國,說王莽毒殺平帝,想滅掉漢室江山,現在天子已立,應一同討伐王莽。遠近義士見他名正言順,也慨然順從。翟義即日興師,從東郡到山陽,約得了十萬多人。
警報傳到長安,王莽寢食難安,慌忙召集黨羽,封輕車都尉孫建為奮武將軍、成都侯王邑為虎牙將軍、明義侯王駿為強弩將軍、城門校尉王況為震威將軍、忠孝侯劉宏為奮衝將軍、震羌侯竇況為奮威將軍,並把關東的士兵全部發出,分頭進攻翟義。
就在翟義陸續進兵的時候,又有三輔土豪趙朋、霍鴻等人與翟義遙相呼應,趁都中空虛,前來攻打長安。王莽遠近受敵,更加驚慌,急忙令衛尉王級為虎賁將軍、大鴻臚閻遷為折衝將軍,領兵抵禦義軍。趙朋、霍鴻氣勢洶洶,人數不下十萬,到處放火,連未央宮前殿都能望見火光。王莽令甄邯為大將軍,總掌天下兵馬,屯兵城外。王舜、甄豐晝夜巡行殿中。王莽抱著孺子劉嬰到郊廟日夜禱告,並仿照《周書》,寫詔書頒示天下,表明還位給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