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了命,鄰家老太還是覺得不解氣,氣一時不能排解,硬是憋在體內互相衝擊,內傷的緣由就由此積下了禍根。
何闖把媽媽拉近房間,細細得開導媽媽,何闖先從人的道德觀說起,但中國的道德理論多得像西藏的天然氣,人的道德觀念不能完全開采,隻學了一點皮毛,但這點皮毛就足足可以供一個人骨子裏地記住:驕傲和謙虛是一對反義詞。
“媽,別這麼沒道德了,你是文化人,別給爸爸丟人。”何闖雙手叉腰,像個資深的夫子形象。
闖媽見兒子敢教訓她,心裏的火更加大了,嚴厲地叫囂起來,說:“你敢教育老子,沒大沒小沒教養!”闖媽罵完之後還不忘學著兒子雙手叉腰的動作——應該是何闖學闖媽,有其母,必有其子。
何闖好不容易充了一次教育角色,沒想到教育了一句就被反教育了,何闖悻悻地吸了吸鼻子,撇著嘴,滿臉的不服。
闖媽似乎忘記了和鄰家老太的戰爭,倒是教育起了兒子,她看出何闖的不服,連忙搬出老子的資格,說了一大堆老子的教育理論——闖媽的教育理論就是三個字——隨老子!何闖從小隨媽媽,做一個表麵聽話的孩子,背後就我行我素,看似挺無拘無束的。何闖在母老虎麵前不敢放肆,隻好表麵屈服,默不作聲,隨她嘮叨,何闖練到能容得下媽媽漫無邊際的嘮叨的程度實屬不易,何闖的表麵文章做得規規矩矩,十幾年來,闖媽看在眼裏,心如明鏡,知道兒子是聽媽媽話的孩子,所以,有時候說話點到為止,留下足夠的空間給兒子參悟。這次,闖媽一如既往得留下足夠的空間給兒子,甩下一句“要有教養,文化人的兒子就不要像山上抓下來的野人一樣。”
闖媽和鄰家老太之間的矛盾由來已久,究其根源,乃是她們各自都看不慣對方,看不慣一個人就像相親時對象不中人意,哪怕對象的條件優過李嘉誠,也絕不會對沒好感的人產生一絲的感情。鄰家老太看不慣闖媽的曆史已經久得連她自己都不記得第一次和闖媽吵架的原因了,反正,每次遇到闖媽,她都是冷眼以對,目不正視,有時幹脆連斜眼也直接省了,來一個目中無人。
在農村,斜眼視人的風氣盛行,這種風氣已經根深蒂固地活在了農村婦女的心裏,隻要稍有動靜,心理就會變態,接著就是髒話辱罵,最後,各自生活,互不搭理,時而在背後造點新聞,娛樂一下那顆變態的心。這種風氣盛行得厲害,儼然成了一種風俗習慣,下一代根本不用受社會氣息的感染,天生就會目不正視,堪稱新農村新風氣的時代佼佼者!
此風波平息的第三天,鄰家老太準備搬家,她的兒子從國外留學回來,準備接她去北京安享晚年。何闖發現老太臨走前終於正視了一眼闖媽,而闖媽正蹲在門口擇菜,沒看到老太的那一眼神。敵人撤了,闖媽無事消遣,整顆心空得像被盜空的陵墓。但心裏的火氣還是沒法排除,吃飯時,硬是把一塊骨頭咬得稀碎,一旁的何闖看得心驚肉跳,想不到媽媽年過半百,牙力竟然如此了得,差點拉媽媽去挑戰吉尼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