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開煤場子的(6)(3 / 3)

下方

“下方”是蘭州民間的一種棋類遊戲。街頭巷尾,村前屋後,隨便拾些草棍棍、樹枝枝、小石子,當成棋子,在地上劃上縱橫七道線,形成三十六小方塊,即成棋盤。兩人決先後,一個拿草棍棍,一個用小石子,一來一往,下子布點。要有戰略眼光,及早占領有利點,使各個棋子能夠相互聯係。然後走子,占據小方塊的四點,形成一方者,即可拔去對方一子。相互成方,拔子,著重在破壞對方使其難於成方。廝殺最後,以不能再成方者為輸家。一個方攤,總圍著許多人看熱鬧,亂做軍師。

猜古今

“猜古今”就是兒童謎語。大雪紛飛的熱炕頭,星月皎潔庭院裏,孫娃們總纏著老奶奶說個“猜古今”,供他們猜著玩,於是許許多多的形象生動的“猜古今”就口口相傳,流傳至今。

“遠看一頭牛,近看沒有頭,嘴裏吐黃沙,肚裏耍繡球。”猜:風。

“高高山上種豆豆,一種種了兩溜溜。”猜:眉毛。

“上頭毛,下頭毛,當中一顆水葡萄。”猜:眼睛。

“弟兄兩個一般大,隔者毛山不喘話(對話)。”猜:耳朵。

“紅大門,白二門,裏頭坐的爺兒們。”猜:口腔。

“一個鷹,一個鷂,一個蹲,一個跳。”猜:鍘草。

“四四方方一座城,城裏頭坐者三十二家人。隻管聽者槍炮響,不見一個人殺人。”猜:下象棋。

“什麼花兒沒葉兒?什麼果兒沒把兒?什麼城上不走人?什麼河裏不跳人?”猜:雪花、油子、仰塵、天河。

“紅櫃櫃,綠鎖鎖,裏頭裝者幹果果。”猜:紅辣椒。

“麻屋子,紅帳子,裏頭睡者白胖子。”猜:花生。

“高高山上一營兵,人人過來戴紅纓。”猜:苞穀。

“尕的時節綠者呢,大了黃者呢,風刮開了塄幹底下藏者呢。”猜:刺蓬。

“朱家廟,隻會巴屎不會尿。”猜:雞。

“一個娃娃,見了人了爬下。”猜:桌子。

“一對白鴿兒,見了人了上桌兒。”猜:茶杯。

“一根白蛇臥烏江,烏江岸上吐紅光。”猜:清油燈。

“靸踏拉鞋(拖鞋),白天去了晚上來。”猜:尿盆。

燈謎

清代同光年間,燈謎大盛,謎家輩出,結社製猜,編輯謎集,形成風氣。他們競相炫耀才華,以擷取典籍成句編製謎麵為能事。但是,典籍中能製謎的成句畢竟不多,且極易出現雷同謎作,因而,清末民初北京謎家張鬱庭另辟蹊徑,創北派謎八體三十八法,拓寬了製謎途徑。其基本特點是:用七言協律詩句製成謎麵,將謎麵分割成若幹段落,逐段扣謎底的某一部分,最後綜合得出整個謎底。這種製謎法大大開拓了謎路,形成燈謎中的一個重要流派。由於它產生於北京,故稱為北派謎。如蘭州謎家趙浚所製“雨淋金碧半零落”射甘肅工藝品“天水雕漆”,就是北派謎。相對於北派謎,則把用成句為謎麵,以會意隱寓為特色的傳統文義謎稱為南派謎。蘭州謎家劉子蔭所製“飛入尋常百姓家”射《水滸》人二“燕順、時遷”,就是南派謎。

清代已有蘭州元宵節猜燈謎的記載。蘭州有四大書院,還有許多私塾、義學,山長、塾師有時出幾條燈謎,讓諸生猜射,以調劑生活,也為應考熟悉了四書經義。隨著東南一帶的宦遊者,文人雅士、流戍邊疆的帶罪之臣的紛來遝至,他們與蘭州士人賦詩射虎,促進了蘭州人製謎、猜謎的習俗。

某年元宵節,陝甘總督某公在督署以“潚”征射《尚書》一句,司道幕僚百思不得其解,正好被某候補知縣以“秉心塞淵”(把“秉”字的中心“聿”,塞進“淵”內,即成“潚”字)一箭中的。